“2歲女童小悅悅13日晚在佛山接連被兩輛車碾過”事件中的小悅悅(王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時32分離世,發布會于10月21日8:30在醫院舉行。天使離開冷漠的世界,被道德良知“解剖”的人無論何種舉措都于事無補。
良知與律法沖突 拯救被現實恐嚇的道德
在這一事件中,各界批判的是視頻中冷漠的路人還是國人被現實所俘的道德?小悅悅事件加上被其熱化的“老人摔倒要去扶”的校長撐腰體,或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推崇還須依賴嚴謹公正的法律機制。解決交通事故的各種糾紛,也許將行車記錄儀里的“真相”當做“鐵證人”呈堂供詞才是最有效的途徑,良知加上律法的雙重保險才能拯救國人被現實恐嚇的道德。
“北大副校長說:‘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這是前段時間關于“老人摔倒該不該扶”而衍生的“校長撐腰體”,經小悅悅事件催化在各網絡平臺上熱傳,僅一天時間,累計轉發量就超過7萬條。在這條微博中,“法律”“敗訴”是眾多人唯恐牽涉的,沒有“鐵證”,在“訛詐”面前即使是好心做好事,也只能百口莫辯、避之不及成為“冤大頭”。道德與法律的沖突難免讓人憤慨,繼而灰心,終至冷漠。扶老人事件因為行車記錄儀才還司機以清白,小悅悅事件的肇事司機及冷漠路人因視頻而曝光。由此看來,行車記錄儀、監控錄像為一些突發事件帶來直觀依據,或許可以給那些良善的車主們提供“鐵證人”的堅實依靠,讓“小悅悅”的悲劇不再重演,“扶老人”者不再遭遇被訛詐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