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每年替換輪胎市場的銷量大約在1億條左右。5、6年以后,甚至會達到2億條的規模。”談起中國替換輪胎市場的潛力,大陸馬牌輪胎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杰激情滿懷。
作為歐洲第一大、全球第四大輪胎制造商,德國馬牌于2006年正式入華。由于原配輪胎市場剛剛啟動,德國馬牌將戰略重點放在替換輪胎所在的汽車后市場上,并以每天新開3家店的速度疾速擴張。
“授權零售店主要做輪胎檢修及替換業務,選址一般都靠近居民小區,希望中國的輪胎消費觀可以不斷地成熟起來。”鄧杰如此表示。
目前,馬牌在中國的授權零售店已經超過3800家,遍布全國各地。除此之外,可以提供車輛保養、一站式的服務模式的百世德旗艦店(BestDrive)的建網也正在提速。目前共有18家百世德旗艦店,已經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
事實上,超過1億輛汽車保有量的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售后淘金地。米其林、韓泰等跨國輪胎巨頭都在加快在中國市場的跑馬圈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顯示,中國售后市場規模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即每年將增加產值1000億元,預計三年后達到8000億元以上的產值規模。
因此,各路零部件和輪胎企業都開始了加快中國市場布局的節奏。鄧杰稱,快速擴張的馬牌授權零售店和百世德旗艦店是馬牌輪胎深入中國汽車消費后市場的觸角,為此,馬牌專門成立零售商委員會,每個季度召開一次會議,研討市場中的變化并不斷調查策略。
自2012年起,開始常駐上海的鄧杰不斷在中國各省市之間進行調研,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經銷商的營銷狀況。他笑稱,“我在中國兩年跑的地方,比在美國10年時間跑的地方還要多。”
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比,德國馬牌在中國市場中的戰略可以用“精耕”、“快打”來形容。
2009年9月,德國馬牌在中國的首個工廠落戶于合肥市高新區南崗工業園,總投資達3.19億歐元,其中一期項目投資1.85億歐元,設計年產能400萬條輪胎;二期項目已于2012年3月啟動,追加投資1.34億歐元,年產能提高至800萬條輪胎。
2013年5月,馬牌發布了SUV專 用輪胎CCCLX2。顯然,SUV在中國市場中的持續增長,令其看到了長遠的“錢景”。2013年11月末,首批國產缺氣保用輪胎(以下簡稱“防爆輪胎”)在合肥工廠正式下線。合肥工廠也成為德國馬牌在全球范圍內第四家擁有獨立生產SSR防爆輪胎能力的工廠,預計2014年該廠SSR防爆輪胎的年產能 將達到34萬條,2015年將達到51萬條。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合肥工廠的產品不僅供給中國市場,部分也出口至美國等市場。“中國不僅是德國馬牌重要的市場,也是我們至關重要的生產基地”,大陸集團乘用車胎部亞太區替換市場事業部執行副總裁辛洛安表示,“合肥工廠產能的不斷擴大以及產品線的不斷延伸,是我們加強對中國市場高新技術引入的見證。”
“我們會將最新的技術以最快的速度引入到中國市場”,鄧杰稱,自修補技術也將很快進入中國,也就是說,當輪胎在被釘子扎破時,輪胎會迅速自動修補,將洞密封起來。“中國就是我們的未來。”鄧杰如此表示。
2013年8月,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的康睿凡博士履新中國,擔任大陸集團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是董事會成員中惟一一位被外派負責區域業務的高管,大陸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歐洲的原配胎市場中,每4輛新出廠的汽車中就有一輛裝配有馬牌輪胎。但在中國市場,其原配胎市場剛剛起步。因此,替換市場是近期馬牌輪胎的挖潛重點。
鄧杰稱,中國的替換胎市場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仍需要在終端市場不斷培育,包括告訴消費者什么樣的輪胎是真正適合的,什么樣的服務是周到的。這也是馬牌將授權零售店開在居民區附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