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能成為反傾銷、反補貼的理由?”看到美國對中國輪胎“雙反”申請內容里,竟有針對“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名牌產品”的指控,山東某輪胎企業的老王大吃一驚,“技術改造、名牌產品,這些跟傾銷和補貼有什么關系?”
不只老王有這樣的困惑,國內不少企業在看到美國羅列的指控補貼名單時,也對其中的項目表達了不解或憤怒。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認為,從“雙反”申請的項目就可以看出,這是美國在變換花樣對中國輪胎設置貿易壁壘。
指控理由“五花八門”
6月3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的乘用及輕卡輪胎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其理由是中國輪胎進口量的大幅增長,將損害美國輪胎企業的利益,并波及當地工人的就業崗位。
記者在拿到的這份指控申請單上看到,除了一些出口補貼項目外,連出口融資、出口信用擔保都成了被指控的名目。此外,國家重點技改項目、名牌產品、節能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清潔技術產品資金……等等,均在此單上有名,指控理由可謂是“五花八門”。
據統計,這份指控,共涉及優惠貸款、出口融資和出口信貸等八大類共36項補貼項目。
“這份指控,把中國輪胎企業可能涉及到的許多稅費政策都羅列進去,有些實在是牽強附會。”來自商務部原貿易主管部門的一位專家如是說。
這位專家對記者解釋說,以出口信用擔保為例,實際上這種擔保由于承擔的風險特別巨大,一般商業性保險公司是不愿意經營這種保險的,所以不得不依靠政府支持來經營。這在不少國家都是如此,而美國將此也當成了反補貼的借口。他覺得美國這種無端指控損人并不利己。
與專家觀點相對應的是,美國輪胎工業協會對這份指控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對中國輪胎執行“雙反”措施,將會擾亂美國輪胎市場。
牽涉幾乎所有中國輪胎企業
依據反補貼項目里的指控,美國這次“雙反”的目標,幾乎針對中國所有的輪胎出口企業。“給風神輪胎的政府撥款、給雙錢輪胎的政府撥款、給佳通輪胎的政府撥款、給貴州輪胎的政府撥款、給青島雙星的政府撥款、給賽輪集團的撥款……”中國的前幾強輪胎企業大多名列其中。有關人士透露說,估計涉案企業可達1000多家。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文英指出,此次“雙反”案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涉案金額大。2009年的輪胎特保案涉案金額21億美元,這次是33億多美元,是中國輪胎行業遭受貿易救濟措施中金額最大的一次。
二是持續時間長。輪胎特保案3年高關稅到期就結束了,而“雙反”5年一次日落復審,此前的非公路用輪胎“雙反”案就是典型例證,自2007年立案至今已經7年。
三是制裁力度大。輪胎特保案關稅第一年最高為35%,而這次申請者指控的傾銷幅度高達60.15%,補貼幅度為25%,確實是前所未有。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美國方面尚未立案,但美商務部將會在近期決定是否立案。徐文英還提醒國內輪胎企業,歐盟也有可能追隨美國后塵采取相應行動,所以企業應提前做好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