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為“諸葛修車網正品基地”的新電商平臺上線發布。“諸葛修車網提供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正品零配件。”諸葛修車網CEO于海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諸葛修車網更像是“天貓”,以O2O的形式為汽車售后服務等廠家提供平臺。
近期出現的類似網站,都無一例外地涌向了汽車的售后服務配件領域,預示著汽車售后服務正在醞釀著一場變革。這場變革來自于近期交通部等發布的新政策,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將2015年定義于“汽車后市場格局重構的元年”。
來自華泰證券[-3.33%資金研報]的分析認為,2014年貫穿著汽車后市場的反壟斷,巨大的售后利益蛋糕不再由整車廠商獨享。一位汽車后市場資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來汽車后市場的蛋糕,將更多地由整車廠主導體系之外的企業獲得,其中,獨立維修保養體系業務的大幅增容帶來的市場機會,將打破目前4S店的“壟斷性經營生態”。
新政支持打破壟斷
現階段汽車后市場呈現的“壟斷型生態”將被快速打破。所謂壟斷型生態,指信息不對稱帶給4S店的高溢價能力,同時壓縮了絕大多數從業者的利益。在此生態下,社會修理廠無利可圖,同時由于沒有保障,消費者也只能為4S店的售后“暴利”買單。
今年2月26日由交通部發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是為了貫徹去年9月十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企業、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后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后配件,這標志著此前由授權渠道壟斷原廠配件的情況被打破。
隨著政策出臺,汽車產業鏈條上的盈利點正在加速轉移。一位汽車流通領域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方面是伴隨汽車保有量增加導致的自然規律,另一方面汽車銷售利潤急劇下滑加速了這一進程。
在保有量方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菁葵投資聯合發布的《汽車后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已達6000億元,預計未來中國汽車后市場年均增速將超過30%,2018年后市場規模有望破萬億規模。
另一方面,在汽車銷售環節中,售后利潤為新車銷售抹平虧損已成為常態。一位德系豪華車品牌經銷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年以上實現控虧已是4S店最理想的經營狀態,實現盈利的預期長達4~5年。而其中很大部分的利潤來自于售后環節,但是眼下這一盈利模式正在被打破。“由于汽車售后領域已經有眾多經營模式呈現,開放維修等售后服務信息已成必然。”上述汽車后市場資深人士表示,正是市場的快速發展倒逼政策加速出臺。
根據上述政策,強調汽車生產“無差別、無歧視、無延遲公開診斷、檢測、維修信息”,新上市車型應在“上市后6個月內公開”;已上市車型應在2017年1月1日之前公開。這就意味著,4S店以外的汽車維修企業,將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取汽車維修保養的相關技術信息。
汽修O2O異軍突起
諸葛修車網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配件市場規模即將突破7000億元,其中,全國超過60萬家社會修理廠占據市場60%以上份額,而其他30%以上份額被2.3萬家4S店所把持。
眼下,4S店壟斷汽車配件渠道的暴利時代也將被終結,汽車維修領域正在面臨一場大變革。
對此,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汽車投訴與法律援助中心汽修專家闞有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年內汽車維修領域會從三個方面完成這場變革。
首先,形式上,汽車維修會從當下品牌專修轉化為綜合修理廠的形式,在汽車維修領域打破品牌概念,這得益于上述政策支持。其次,汽車維修人才將會出現緊缺,維修形式從目前的實體修理廠到基于互聯網O2O概念的個人信譽形成,這將導致大批修理廠面臨轉型或倒閉。
此外,最為重要的變革在于,汽車維修業態將向品牌化發展。品牌化路徑是目前資本布局的重點。與綜合修理廠轉型升級和具有品牌優勢的汽車專營店相比,基于“互聯網+汽修”的布局被認為是角逐汽車售后領域的“第三股勢力”。
面對近萬億規模的汽車后市場“大蛋糕”,汽車維修O2O企業異軍突起,資本涌入搶占市場。類似于諸葛修車網的出現,也正是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互聯網平臺。于海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正品基地正式上線,也預示著破除汽車后市場壟斷時代的開始。
作為一個B2B的汽車維修平臺,諸葛修車網力圖打通零配件生產廠商到經銷商,再到修理廠三個環節。其中,保證零配件的正品可追查體系成為這一經營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由此,其首創的“一品一碼”的可追溯模式,打消了車主的顧慮,也是社會維修力量參與此輪競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