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行還在談論工業4.0,德賽西威已經在行動了!”
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霖不久前在啟航工業4.0實施戰略規劃儀式上這樣表示,并以中國汽車電子制造業現狀和企業實際情況,闡述了自己對中國汽車電子制造業部署工業4.0的見解以及德賽西威的規劃和階段成果。
陳春霖董事長強調:“和中國汽車制造業一樣,中國的汽車電子業必須前瞻而務實地提高研發和技術創新的能力,通過原始自主創新、引進和消化吸收先進國家汽車電子制造技術的二次創新,來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特色的智能制造體系,從而為真正實現工業4.0夯實基礎,真正成為走向國際的企業。
審時度勢,實現自動化生產
波士頓咨詢集團(BCG)曾公布過一份研究報告,將出口排名世界前25的經濟體制造業成本進行了量化比較。研究顯示,中國作為低成本制造業大國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中國制造業對美國的成本優勢已經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而到2020年左右兩者的成本差距將不復存在。
伴隨30年中國制造業共同成長的德賽西威早已意識到這一系列的相關挑戰:人口紅利日漸消失,“招工難”問題不斷凸顯,全球供應鏈日益復雜,本土和全球客戶愈發挑剔,人民幣自由兌換提上議事日程以及國際市場各種波動性的不可預測性……,如不盡快做好準備、轉型升級,將難保企業的基業長青。
因此,德賽西威自2010年起就大力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和智能工廠的升級。陳春霖董事長透露,德賽西威過去五年一直保持對自動化設備的大手筆投入,如自動貼片機、測試、裝配備設備等自動化設備的投資已達到數億元,“這條路是德賽西威一直堅持走的,這些錢不能少花。”
智能工廠雛形初現
走進德賽西威的工廠,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套可靠而高效的全自動生產線和國際一流水平的生產設備,工人們更多的是進行儀器設備的操作監控,而不是簡單且忙碌的手工生產。一個智能工廠的雛形逐漸形成。
以自動貼片機為例,隨著公司業務和訂單的快速增長,德賽西威對舊的SMT線進行了替換,產能提升了50%,居全行業領先地位。新增的SMT線體配置有生產數據采集及防錯追溯系統。
為提高創新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配套的高清攝像頭的產出效率,德賽西威上馬了全自動裝配生產線,只需要極少員工負責上料,可完成LENS點膠、LENS裝配、PCBA燒錄等工作,目前生產效率提高了100%。
另外,在引入和創新改造工廠機器人和智能設備方面,德賽西威也走在了行業前列。例如德賽西威生產自造的旋鈕自動測試設備采用了自動化行業先進六軸機械手搭載高清視覺系統進行位置移動和旋鈕旋轉,全面提升了車載電子產品旋鈕手感的生產質量管控。
此外,工廠還全面采用了采用AGV送料智能小車自動送料,來代替人工搬運的操作,減少搬運和等待的浪費,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產線提出需求,貨倉對產線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回應,同時信息系統可以反饋小車運行的異常情況,可實現智能化控制。
起航工業4.0,5年打造標桿數字工廠
2014年底,就在《中德合作行動綱》提出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的不久,德賽西威企業信息化升級項目組正式成立,責任可謂重大:戰略層面,要確認公司核心信息資源、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信息資源規劃是首要職責;執行層面,要負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統的選型實施,并擔當起信息工程的監理工作。
“這將是公司史上最能花錢的項目組!” 陳春霖表示,“德賽西威未來五年僅就制造執行系統(MES)項目就將投入上億元,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
在全球化、網絡化的大前提之下,德賽西威需要面對全球的競爭,需要滿足客戶不斷提高的質量、價格、交付要求,需要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和快速的產品更新換代,需要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滿足可追溯性,需要實現設備的智能規劃柔性加工,需要建立貫穿整條供應鏈的透明的信息流、實物流。
隨著2015年3月 中國的工業4.0即“中國制造2025”的出爐,內外環境和時機已經成熟,德賽西威最近正式宣布啟航工業4.0,并攜手西門子啟動MES項目。德賽西威計劃在未來5年內分三期在工廠全面實施業界領先的一體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并計劃逐步完成QMS、PLM等更多系統的實施和融合,實現數字化運營的規劃目標。
陳春霖強調:“一夜之間要做成工業4.0是不可能的,我們初期5年的信息化項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接下來的5年里面我們會規范和標準化很多的工作流程,對各種滿足智能化需求的生產設備會繼續做大量的投資,同時通過引入國際上卓越的MES平臺,逐步整合所有數據資源,提高工廠管理的實時性和透明度,以及產品的可追溯性,解決工廠運營的各個痛點,支撐工廠運營,包括生產、物流、倉庫、質量、維護的持續改善,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工業4.0的紅利
創新思維、質量、效率翻番
創新的思維,質量的提升,效率翻番、總成本下降,這是陳春霖和德賽西威對部署和實施工業4.0戰略給企業帶來預期“紅利”。
“不是搞一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就是工業4.0。我和項目組在內部討論時就提到,所謂的工業4.0,工業是一塊,但是最后對客戶的體現是一個交付、質量、成本,會牽涉到研發和工廠的管理、企業整體內部的運作,所以工業4.0對我們公司會起到改革的作用(我不用革命這個字眼,畢竟是漸進的過程)。它會帶來創新的工作思維,會不斷地讓我們去探討我們現有的操作模式,十年后、二十年后我們能不能夠持續的發展,這對德賽西威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陳春霖表示。
據悉,德賽西威首先整合資源啟動MES項目,也是源自越來越多車廠客戶的基本要求,“當然MES只是一個開始,我希望5年工業4.0能夠在公司內初步成型,不單單只限于制造這一塊的信息化,還期望推動上游的供應鏈走向信息化,從設計、研發這個角度走想標準化、模塊化,能夠降低綜合成本,到最后落實到制造的交付質量,效益提升。
他解釋說,在研發體系里面能夠建立起一個高度的標準化、一致性研發體系,通過6西格瑪、精益設計等概念實現設計的穩定性,使得終端制造變得非常簡單,防錯和質量有保證。另外,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也是一個重要環節,他們一定要跟隨德賽西威的工業4.0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否則就要被淘汰,這樣才能提升整個制造的效率和交付質量,從而顯著降低成本。
陳春霖表示:“未來我不想投資太多的廠房,我不想再請太多的人手,整個的成本就降下來了,這才符合整汽車行業對成本降低的需求,眾所周知汽車現在越買越便宜,功能卻越來越多,我們怎么支持大趨勢?解決出路就是工業4.0,創新思維、質量提升、效率翻番,這些都是工業4.0可以帶給我們的預期紅利。
他最后強調,只要以穩健的步伐,務實的態度和認真的工作思維,堅持這一戰略不動搖,德賽西威在2025年一定會實現成為國際汽車行業的全球首選合作伙伴的目標和追求,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標桿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