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有傳: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句俗語常被用來描述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但在放眼汽車后車載導航市場,根據近日調查發現,在大家看來導航即便仍然占據巨大的市場容量,但在前裝車載導航和手機地圖導航的雙重擠壓下,后裝車載導航盛極而衰,危機重重。
身在后裝 心系前裝 前后裝之爭
“在汽車后裝市場,車載導航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900萬。而去年我國乘用車銷量超過2400萬,后裝市場車機地圖需求已實現近千萬的銷量,這表明,前裝市場的表現并不令人滿意。”在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看來則為“褒后裝、貶前裝”。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出貨量達111.5萬臺。對比韋東的話,證實了前裝與后裝市場仍然有著一倍以上的差距。
不過,真相可能并不樂觀。“目前后裝車載導航市場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無源產品如汽車裝飾品因消費者需求更加個性化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有源產品如車載終端、導航等,則由后裝‘高、大、上’的選配變為前裝標準化的配置,從而壓縮了后裝車載導航的市場份額。”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秘書長龐春霖多次公開表示,未來后裝車載導航產品將迎來“低潮市場”,這對后裝企業可能是個“滅頂之災”。
相對前裝車載市場車商占據主導地位,后裝車載市場由硬件供貨商主導,它們數量眾多,甚至呈現地域分布的特點,通過購買高德、四維圖新這樣的地圖基礎數據服務商的數據,適配銷售硬件而謀利。多數情況下,后裝車載導航廠商掙的還是硬件銷售的錢,總量龐大但單體企業收益并不豐厚。
凱立德一直是后裝車載導航市場巨無霸般的存在,在多個市場說法中,凱立德在后裝車載導航市場所占份額超過60%,但市場優勢并未轉化為業績。凱立德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總收入5498.38萬元,同比下降49.09%,凈虧損5589.1萬元,利潤水平同比暴跌378.71%。
凱立德的解釋是,軟件和硬件終端產品收入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跌,分別同比下降24.64%和42.38%,主要原因是車載導航市場行情不好,公司車載導航后裝客戶減少,而前裝市場的開拓和智能硬件的上市節奏較慢,未能彌補業績下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身在后裝,心系前裝,左右為難,幾乎成了凱立德在內所有后裝車載導航廠商的通病。
去年下半年剛剛登陸A股的另一家主要以后裝車載導航業務為支撐的廠商路暢科技也坦言,未來看點在于進軍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并計劃投資4.8億元用于100萬臺前裝車載導航產能建設。從營收占比來看,2016年上半年路暢科技前裝車載導航占比已從2014年前后的1%,提高至10%。
前裝不如后裝 后裝不如手機? 實操矛盾
從邏輯上看,與車渾然一體的前裝車載導航是技術趨勢,也是多數車載導航企業的戰略選擇。但現實并不美好,之所以讓韋東心急不已,蓋因整體前裝車載導航實操層面的體驗不佳。
就目前產品觀感,大多數用戶在導航上的體驗是:前裝不如后裝,后裝不如手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用戶駕車出行使用手機地圖導航的比重為52.1%,過半數受訪用戶表示駕車出行主要使用手機地圖。
作為附加產品,在前幾年的汽車消費中,車載導航系統屬于可有可無的“加裝項目”,地圖商大多也是依靠收費生存。前裝車載導航系統更是由于屏幕小、功能單一、界面丑陋、操作麻煩、升級麻煩一直備受詬病。
一位汽車企業設計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由于車載導航系統需要廠家開放汽車系統的入口和數據,這包括車輛相關信息,比如安全性數據,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戶及其用車習慣數據,這也是汽車企業所獨有的核心資源,因此歷來汽車制造商很不樂意與地圖商合作。
這種抵觸情緒也就造成了車商尤其是中低端車型出讓導航這塊蛋糕,從而養肥了后裝車載導航這類第三方硬件廠商。高德方面也透露,目前給硬件商提供軟件已經是免費,硬件商可以自己在高德網站上下載軟件和地圖數據進行硬件適配。
數據顯示,2015年前裝車載導航裝配率只有17.6%,車聯網滲透率7.88%,但歷史總有輪回,國家《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已經提出,到2025年,基于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裝配率將達到80%。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車載導航的要求已經成為汽車消費的重要需求點。隨著車聯網應用的擴大,車載屏幕硬件的成熟,各大汽車廠商也開始意識到傳統車機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互聯化、智能化的需求,并逐步放開對車機端的控制,尋求高精度地圖合作伙伴。
目前,奔馳、寶馬、奧迪三家豪華車聯手奪下HERE地圖,菲-克聯手谷歌地圖、福特投資CivilMaps、上汽與阿里巴巴合作,車廠與地圖商越來越密切的互動背后,是未來汽車戰略地位的顯現。
這才有了高德地圖在車載導航市場的咄咄逼人,前裝車載導航廠商加快向國產品牌汽車市場滲透的同時亦積極開展國際化合作。2016年8月,易圖通與馬自達合作,實現地圖增量更新,提升用戶體驗;同年9月,高德分別與奧迪、寶馬在高精地圖、車載交通信息系統方面達成合作。
百度地圖相關人士介紹,百度車聯網產品比如智能后視鏡CoDriver前裝和后裝都有,但主要是前裝,這里面用的是百度地圖。和車企合作的自動駕駛車未來量產也會使用百度地圖。
易觀國際的調查顯示,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分別以40.7%、30%和28.2%占據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出貨量市場份額前三位。而前裝車載導航廠商積極與海外整車廠商合作,加速品牌輸出的同時實現優勢互補,吸收整合海外車企優秀技術,將促進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快速發展。
更大野心:車聯網和無人駕駛貨成為前裝車載導航企業深耕方向
之所以從后裝走向前裝,野心則在導航之外。在去年12月的高德地圖車機版2.0發布會上,韋東還說了另外一句話:“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車機地圖再一次不可或缺,讓車載導航更好用,使用戶在車上不用手機就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種需求遠不止導航,高德方面表示,移動互聯網沖擊所有行業,導航市場對從業者提出新要求,比如高德就不僅向車企提供地圖數據,也向車企提供標準化的產品(高德地圖車機版)。現在處于一個變革的時期,就是既有提供地圖數據的合作形式,又有提供軟件產品的合作形式。在能和車企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提供標準化的軟件產品,是高德在車聯網方面努力的方向。
加速對車聯網、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的布局的前裝車載廠商不在少數。去年8月,四維圖新發布公告稱,將與蔚來汽車在導航引擎、車聯網、自動駕駛、交通大數據在線服務系統、全球業務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去年8月10日,易圖通與廈門大學聯合成立高精度地圖實驗室,加速科研成果在智能駕駛領域落地。
更為明顯的案例是已經多次進行路測的百度無人車,佐證了巨頭在這方面的信心。
易觀國際分析預測,車聯網和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將成為前裝車載導航企業深耕方向,多圖層服務、實時信息更新、簡化交互方式、云端數據共享等方面的創新服務將成為前裝車載導航廠商重點優化內容。能夠盡快完成前沿領域布局并實現產品落地的企業將在未來車載導航市場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