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從1978年改革開放起,廣東省就不為余力發展汽車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廣汽、廣本、東風日產等汽車合資廠家,而作為汽車配套產業的汽車電子行業,在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這片“汽車鋼鐵”土壤里發展也不容忽視。特別從2012年,當國內汽車行業面臨“瓶頸”發展的時候,廣東汽車電子行業的發展,沒有受到過大的影響,反而發展出幾個特色鮮明的區域:深圳汽車電子行業發展較早,廠家林立,惠州有政府政策支持和研發優勢,中山在北斗民用大潮中欲規劃北斗導航產業基地,知名的廣州永福路地帶則是汽車電子貿易地。
汽車電子勞動密集型企業遍布深莞
惠州形成品牌和研發產業基地
在剛召開2013年惠州地方兩會上,惠州市政府明確重提“汽車夢”這一規劃,據了解,惠州從上世界80年代就提出“汽車夢”一說,明確發展汽車及汽車配套產業,但由于“熊貓汽車城”和東風本田整車項目的落空,讓惠州與“汽車夢”失之交臂,而剛過去的2012年,惠州汽車產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其中,汽車電子、汽車線束和發動機零部件三大產品產銷均居全國前列。惠州汽車產業由“潛力”逐步向“支持”邁進,惠州市政府此時重提“汽車夢”,無疑更有實力和底氣。
作為惠州三大汽車配件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電子,雖不及深圳發展的歷史悠久,但更突顯品牌在研發上的優勢。產品不僅涵蓋了從低端、中高端到高端的多種類型車載電子,而且企業為國內外著名汽車集團的多種不同檔次車型配套:德賽西威、華陽多媒體電子、華陽通用電子、德賽汽車電子和天緣電子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讓人驚喜的是,2012年惠州汽車電子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0.3億元,占惠州汽車行業總產值的37.9%。
與此同時,惠州也逐步建成“車聯網及汽車電子應用創新產業基地”,加強對汽車電子最高附加值技術的研究和商用化。組建了省級工程中心3家(天緣電子、德賽、華陽)、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德賽西威):華陽集團投資建設的車聯網應用支撐平臺關鍵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德賽集團投資建設的車聯網服務平臺研發及商業化運營,天緣電子投資建設的智能車載信息終端及車聯網應用產業化等項目。
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惠州的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國外汽配知名廠家和前裝車廠資源豐富:本田、住友電工、雙葉、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強企業和比亞迪、億緯鋰能等國內著名企業都在惠州設立產業園,便捷的地理優勢使汽車電子企業更易得聚集優勢。而汽車零部件產品種類、規模少,產業鏈發展不完整也成為制約惠州汽車電子業資源整合的關鍵。
廣州“永福路”代名詞漸失 區域特征越發明顯
廣州的“永福路模式”確實給了很多汽車電子從業者啟發。
廣州的“永福路”早就成了華南汽車用品市場的代名詞,最早從事汽車用品行業的已有近15年的歷史,中國人做生意講究成行成市,永福路匯聚了80%汽車電子廠家,70%-80%的經銷商采購產品都會到永福路,而且“永福路”的品牌效應不但在國內,國外的影響力也不容小窺,據了解,國外70%的汽車用品產品都源自珠三角,而珠三角的汽車用品貨物很多從永福路、廣園東路、恒福路“金三角”區域裝貨運往海外。
永福路為何值得關注,相信行業人士有不同的說法,但是近年來劣勢也比較突現:行業缺乏相應國家標準,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橫行,而隨著汽車電子市場的快速擴容與消費增長,復制“永福模式”成了國內市場的時尚,北京、鄭州、武漢等地的汽配城也漸在國內后裝市場有一定的競爭力,各地產業帶與專業市場逐步形成并初具規模,而永福路商圈場地規模受限制,又是不爭的事實;行業自身的同質化發展,利潤空間逐步縮小也給永福路的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作為專業市場的代表,永福路市場的“再崛起”,考驗每個汽車電子行業人士的智慧,永福路依然受關注,它依然是觀察汽車電子行業晴雨表的地方。作為汽車電子產業最下游的環節,貿易與出口一直是永福路擔綱的主要角色,謀變與超越則是刻不容緩的事實。
珠三角的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從深圳、東莞、惠州、中山到廣州等城市汽車電子產業鏈的構造和良性循環。誠然,在汽車電子產業鏈未來發展中,更多的區域甚至是城市并不只是扮演某一角色,更多城市間的協作互利,更能速進珠三角汽車電子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華南地區集中了國內80%以上的生產廠家,而深圳、東莞兩地又集中了80%的廠家。深圳作為老牌國內電子產業聚集地,汽車電子企業扎根在此也是看好深圳、東莞的天時地利。
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發展雖然有十多年,但仍脫離不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屬性,珠三角人力資源,而深圳、東莞兩城市地理位置靠近,東莞臨近港澳、到廣州、惠州的距離也很近,使得寶安、樟木頭、長安等地成為汽車電子廠家的聚集地,也成就了深、莞不分家的企業地域;深圳、東莞電子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地區產業政策優勢也促使了汽車電子廠家的聚集,從采購原材料、技術加工到生產銷售,處于深、莞的企業都更能迅速在產業鏈上作出反應。隨著國內汽車電子的穩步發展,深圳企業在制造上的積累和反應能力上越發步向主導,鞏固了深圳、東莞作為產業鏈上游的地位;而國內知名的汽車電子制造企業如航盛、路暢、歐華等品牌都把總部設在深圳。
誠然,深圳的汽車電子行業也漸受山寨、假冒偽劣陰影困擾,日前央視曝光的“車載導航輻射超標”引起車主的恐慌和業界軒然大波;作為集中了80%以上汽車電子廠家,質檢局檢測了80多款導航,有12家導航不達標,而深圳就占據了11家,新聞對深圳汽車電子業界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無論結果是媒體、專家夸大化、妖魔化車載導航輻射的危害,還是行業本身存陷山寨、劣質的亂象,報道的高曝光讓業界敲響警鐘的同時,也讓深圳的汽車電子行業要務實正視“價格戰”下犧牲產品質量的現象。
后起之秀中山 北斗導航發力者
剛在武漢結束的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廣東中山作為新興的北斗導航產業基地參展,當時中山市副市長馮煜榮還在北斗導航產業應用論壇上發表“廣東省北斗產業發展規劃”的演講,足見中山市政府對北斗導航應用產業的發展是相當重視。
據了解,中山是“珠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工程城市示范”,目前正在規劃中國航天中山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近20平方公里,而中山會率先建設北斗應用為基礎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從去年年底北斗開放民用后,到九省一市“兩危一客”強制安裝GPS/北斗雙模車載終端,北斗行業應用被一致看好,市場蛋糕也不容小窺;但除了中山,對于地域性北斗應用基地,武漢、南京、重慶等多個城市都有建立和推進的計劃,中山怎樣能依托珠三角電子行業優勢,在北斗車載應用上取得良好發展,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