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車展,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參展,尤其是互聯網汽車的登臺,為缺少養眼車模的車展和傳統汽車行業增添了幾分亮色和科技感。
在北汽展臺的一角,一直以來被炒作的北汽與樂視合作打造的互聯網汽車并未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出現,倒是一臺類似游戲廳中的賽車游戲的機器被擺在了角落中央,中控臺一塊長扁橢圓形的顯示屏不斷更替著樂視的娛樂系統等內容,兩端的上面是兩塊智能手機大小的無盲區影像后視鏡……這,就是不久后將問世的樂視汽車的內部雛形。
上汽集團展臺上,第二代智能駕駛汽車名爵iGS以及榮威950(參配、圖片、詢價) 插電式燃料電池車亮相,并展示了其電商服務平臺。可惜的是,其與阿里巴巴合作產品也要到明年才可以問世。
相比之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車聯網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博泰集團展臺,亮相了其首部智能汽車概念車——Project N超級智能移動終端,據其創始人應宜倫介紹,該車70%左右的預期功能已經可以實現。
由于車外介質擁有眼球虹膜識別技術,當人靠近它,Project N就會感知并自動開啟車門,完成車輛相關設定;人坐進去,輕聲呼喚車的名字,它會自動啟動;通過方向盤,實現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備受人們喜愛的“大白”對人的部分監測……
可以說,該概念車集成自然人機交互界面、智慧科技、自動駕駛、云端大數據等前瞻科技。以至于不少人士感嘆,沒想到把夢想變成現實的竟是博泰。而此前被資本市場熱炒的特斯拉、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則并未給觀眾帶來太多驚喜。或許,是因為時間太短。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汽和樂視的展臺上,雖然展臺上方掛著“智能汽車 來自互聯網”的標識,吊頂上也是“云”和無線網的標識,但向觀眾介紹的卻是不能將這款互聯網汽車介紹清楚的北汽工作人員。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本應該主導互聯設計研發的樂視去哪兒了?這個傳統汽車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智能汽車,現在看來更像是為上市不久的北汽和已經在創業板上市的樂視,提供一個資本炒作的由頭。
筆者認為,現在中國汽車行業,凡是與互聯網沾邊的汽車企業,不論經營業績好還是差,都可以被這股颶風吹到了“風口”上,互聯網公司也使出渾身解數,目的就是拉攏整車企業與其合作。因為往往一有風吹草動,資本市場就會給予巨大的回應。但互聯網汽車熱鬧了兩年,真正把它從紙上搬到現實中的企業,卻寥寥無幾,無非是給消費者和投資者畫了一張看似美味的“大餅”。
而且,隨著雙方合作持續,整車企業已經發現,不能僅僅依靠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自己也必須有所作為,兩條腿走路才更加穩妥。只有這樣,未來汽車智能化帶來的高附加值和收益,才不會被行業外的公司完全扼住。
上海車展之前,上汽集團曾向外開放其技術前瞻部門,包括先進的無人駕駛以及人機交互等先進技術。通過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前期進行合作,傳統汽車企業極有可能通過研發和自身擁有的汽車用戶等大數據最終掌握互聯網汽車的主導權。屆時,只為資本運作而涉足汽車行業的互聯網企業,也將退卻這股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