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業的“隱形冠軍”之路
“它們沒有爆炸性的成長經歷,沒有特別輝煌的年增長率,但是能夠在很長的時間里保持穩定、不斷的進步。它們是以一種聚沙成塔的方式,在數十年的歲月長河里實現幾何級數擴張的。”2005年,德國作家西蒙在《隱形冠軍》一書中,清楚地寫明了隱形冠軍企業的成長特性。
在中國,有著不少這樣的企業。如:中國建筑電氣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勝武實業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樂清市一座荒山腳下的尋常村落之中,誰曾想到它竟是一個年銷售額過10億的“小企業”; 1991年的格力電器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只有一條簡陋的、年產量不過2萬臺窗式空調的生產線,但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空調制造企業之一。
隱形冠軍企業,大多特征離不開低調、穩定與進步。佛山南海金海業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簡稱“金海業”)的成長之旅,也頗符合西蒙提及的隱形冠軍企業的成長特性。
21年的專注濾清器制造、連續15年高速穩定增長率、濾清器合格率在99.8%以上,金海業用自己的內涵和進化史,展示著一個隱形冠軍的定義。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一兩個特征便可透視其隱形冠軍的內涵。
毗鄰最強者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武功最厲害的往往是少林寺的掃地和尚,他們隱秘多年,實則是整個故事里最能打的武林高手。張藝謀開創的中國商業電影史《英雄》里面最牛的高手叫“無名”。最強者,往往是一群低調不愛露臉的人。
在中國商業歷史的版圖上,粵商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這個群體以低調務實著稱,注重實效,埋頭做事不愛聲張,也使之成為最神秘的商幫。
金海業的創始人就是來自粵商。
“金海業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排在業內第一陣型,甚至可以說,它們的產品質量與國外濾清器大牌幾乎無差別。這早就不是什么商業秘密,行業里的人心照不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濾清器業內資深人士說。
金海業繼承了先輩企業們的這一地域特質。它長期專注于技術進步,以“先做好產品”為企業文化的內在基因,自始至終地精雕細琢著每一款濾清器。
這是一種毗鄰最強者的極致狀態,它鞭策著金海業一直扮演著國內濾清器行業最強者的角色。
資料顯示,21年前,金海業只有19種產品,目前已擁有高達3000多種產品。金海業總經理何紹華表示,2000年時,金海業高薪返聘了當時中國最大濾清器廠的兩位專家進入公司,自此,就一直保持每年高速增長。
2008年,金海業又率行業之先,大手筆購入自動化設備生產線,一舉終結了濾清器手工生產的歷史,在國內較早地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
“現在,我們早就已經實現全面標準化了。標準化最大的好處是,一效率提高,二產品穩定度也提高了。”何紹華說。
然而,“隱形冠軍”并不是輕松容易的。必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還要敢于冒風險。
2000年,中國正在為加入WTO做最后的準備,為了迎接兇猛的國際化競爭,中國政府強化了品牌商標意識,一批有遠見,有品牌意識的中小民營企業開始了自主品牌的試探之路。
金海業也是先行者之一。它的這步棋,無疑是一步險棋。當時,國內很多濾清器企業耍小聰明,在商標上大打國外大品牌的“擦邊球”,企圖渾水中摸魚。而自創品牌的金海業在當時卻是不知名,因此,在品牌接受度上,比較吃虧。
但是,金海業的這步棋,又是一步妙棋。為了保證順利入世,中國政府后來嚴打侵權商標,一大批投機取巧的濾清器工廠被清理,它們淘汰后出現的市場空間成為金海業的實地。金海業,在別人的艷羨中,活得更滋潤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制造業陷入低迷。金海業也沒能幸免。
之前一路增長的金海業,把大部分流動資金投入到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中去,謀劃著更大的發展。但是,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機,讓其有點措手不及。銷售收入減少,行業因產能過剩開始進入無序的價格戰。金海業的資金鏈突然吃緊。
面對危機,何紹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維持采購計劃不變,堅持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產品;堅持企業內部節流,積極消化成本;不介入價格戰,零售價格保持不變。
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表面看,金海業濾清器的價格相對較高,但一分錢一分貨,最好原材料加上最好工藝做出來的濾清器,質量被市場高度認可。
就這樣,憑借著對產品質量的敬畏和不懈追求,在2008年一大批競爭者倒下的情況下,金海業成了毫發無損的強者。
專注到偏執
或許,金海業在中國浩浩蕩蕩的商業史中非常微小,但作為扎根行業的“隱形冠軍”,它的成功經驗,同樣具有教科書般的價值。對于艱難環境中成長的中小企業來說,金海業的發展心得,更具借鑒作用。而“專注”,就是金海業的首個經驗分享。
金海業在創業之初使用了最不為外人道的“笨”方法。從產生設計,到測繪,到打樣,再到生產,所涉及的每一個環節都專注到極致,甚至達到偏執的地步。
在金海業工廠車間,有一個獨立的檢查區間,這里的檢測設備,都是國內最先進的。公司愿意將資金投在檢測上,說明了對產品質量的重視程度。除了內部檢測,金海業還會定期隨機抽取產品到第三方部門進行檢測。
有業者評價說,金海業對濾清器質量的專注精神令人欽佩。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從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是金海業豐收的一年。以下數據能略見一二:客戶投訴次數平均少于2次/月;訂單準交率達到99%以上;技術工藝錯誤次數少于3項次/月;設備故障停機時間下降到少于8小時/月。
金海業出產的每一款濾清器,精工細作,無可挑剔。當其他企業為退換貨而傷腦筋的時候,金海業卻是一塊金字招牌,是客戶信心的保證。
無論“隱形冠軍”在公眾面前是何等的淡泊寧靜,于其領軍者內心深處對于所打造的事業,始終是一種按捺不住的勃發豪情。
隱形冠軍不是在大市場做“鳳尾”的思維,而是在發展過程中慢慢成為小市場的主宰者,在小市場做出大成績。比如,廣東“非常小器·圣雅倫”指甲鉗系列產品已經成為與德國、韓國三足鼎立的世界品牌,在國內高檔市場占有率達到60%。
“不跟別人較勁,只跟自己較勁。”這句創業之初立下的格言成為金海業全體員工的工作態度。這是一種對產品極致追求的態度,也是一種無懼一切的王者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