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車主的腰 全新君威GS從技術上做了這些改變
我想每個人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拿輪子和沙發打比方,就是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實在是稀松平常,仿佛造起來沒多大難度。
事實上,一款全新座椅從設計到量產,要經過 2-3 年的時間才能最終上車。要了解一款座椅的設計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換裝了新座椅的新車型為研究對象。最近有機會參加了全新君威 GS 座椅的技術說明會,從技術角度了解到了全新君威 GS 座椅背后的故事。
全新君威 GS 在去年上市,算是第二代君威 GS 車型。這代君威 GS 采用了一體式運動座椅(上一代沒有),是通用給予全新座椅骨架平臺研發的新產品。(以下簡稱君威 GS)
從研發流程來看,首先是確定座椅的各個“斷面”,再根據過去的經驗數據積累,確定座椅的基本尺寸。當然,座椅的生產工作需要交給供應商來完成。
在設計座椅的同時,還要保證座椅不和發動機、車身發生共振,避開人體敏感的震動頻率。其實車內乘客的眩暈感,可能就有一部分來自于設計不達標的座椅的震動。
先看骨架,君威 GS 的座椅骨架大量使用了高強度鋼,大幅 提升了座椅整體強度,并且與上一代骨架相比,重量下降 20%。
這就是骨架:
座椅靠背和座墊部分,大面積使用了玻璃纖維,采用一體化注塑工藝成型,機械強度高,具有良好的吸能性以及高速碰撞表現,且耐久性強,高溫變形小。如果這部分使用高強度鋼,依靠現在的沖壓工藝很難達到車企對強度、良品率等方面要求。
再來說說一個最能體現一個座椅「高級感」的電動調節,君威 GS 有 14 向電動調節,包括 8 向電動座椅調節:靠背角度調節達 60°,前后滑動行程達 260mm,上下高度調節 65mm;6 向調節的氣動腰托系統:在背部中間區域采用全新三氣袋形式,前后調節行程 70mm,上下調節行程達到 140mm,大約是傳統雙氣袋四向腰托行程的 2 倍。
為椅背氣袋充氣的氣管
位于椅背的「氣袋」,用于實現腰部支撐和按摩功能
最能體現君威 GS 座椅運動感的,還是側向支撐調節,電動調節范圍達到了 30°,適合各種身材的用戶。在高速過彎時,側向支撐能給以足夠的包裹感。
腿部支撐也有,不過是手動的,共分為 12 檔,角度調節±3°,總行程達到 60mm(5mm 一檔)。經過一系列設計之后,我們從用戶坐上去之后的壓力分布圖,可以看出君威 GS 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雖然君威 GS 的座椅標榜的是運動性,但也沒忘了提升舒適性,前排座椅配備了座椅通風、加熱和按摩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座椅的加熱區域全面覆蓋了椅背、座墊所有支撐區域。
多向電動調節、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只是功能方面的加分項,君威 GS 的座椅還針對人體坐姿,進行了一系列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獲得了 AGR 德國脊背健康協會認證。
確實,君威 GS 的座椅看起來很戰斗,不過依然是在戰斗的基礎上兼顧了家用,沒那么極端。就試駕和試乘體驗來看,君威 GS 的座椅的舒適性確實令人滿意。
作為車內為數不多的和你身體親密接觸的部件,座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切都是為了你的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