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太執著,不要沉迷與技術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營銷上,我也深深的思考過,我的老師劉楊先生也跟我說你懂就行了。也可能我天生就喜歡鉆牛角尖,就像抽煙一樣,總是信誓旦旦的跟夫人保證,絕對戒掉,N多年了,漸漸的,我們家的一把手也就視若無睹了。
談起汽車音響,我經常用一句愛你不容易來形容,記得99年第一部車改音響到04年的第八部車,總是讓我歡喜讓我憂,里頭不妨有商家的利益所在,但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技術原因。跟很多汽車音響發燒友一樣,沉迷了就無法理性,于是聽從各路專家的建議,逐漸成為了器材黨,一知半解的偽燒友,指導改裝店技師這樣安裝那樣調試,結果想必大家也知道了。于是自己開起了音響店,開始了真正的汽車音響的學習和探索,記得第一次與劉楊老師見面,還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嘴臉,在與他的交談中,是懂非懂的明白了一些聲學原理及調試技巧,于是驗證理論的快樂與痛苦歷程開始了,重復著拆裝再拆再裝,只要閑著就貓在車里指揮員工實驗安裝,說廢寢忘食一點也不過,劉楊老師跟我說不要老是學造輪子,人家已經造的很好了,可我還是堅持自己學著造,努力理解它們之間的不同,并用理論來闡釋。
至此我認為自己已經是個真正的專家了,讓我痛苦的是參加了MECA的臺州文化節裁判培訓,聽了劉楊老師的現場培訓后,又有幸聆聽了東明大師的作品,忽然覺得自己一年多的努力全是白費功夫,稍作調整,又重新樹立起了信心,努力學習聲音的正確性,每天深夜,感覺良好,第二天又被自己推翻,周而復始,這樣又盼來了又一次的MECA培訓,感到欣喜的是劉老師對我的點評,大有進步但仍有缺陷,但我自己感覺很模糊。
又經過一段的刻苦學習,MECA廣州文化節來臨了,在這次的現場上,與張永昌大師的交流中,又一次讓我理解到汽車音響簡單而又復雜的兩面性,從他的身上,我學到至今為止未掌握的理論知識。在以后的一次長達3個多小時的qq對話,再次感受到了大師的高深技術與見解。直到現在,我仍然在學習,重復著過去做過的所有的步驟,只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明確的目的基礎上。
360汽車網邀請我擔任專欄作家,我倍感榮幸,真不知如何下筆,拿我學習汽車音響并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MECA裁判的一段路程做開端,是想讓讀者理解汽車音響技師不是喇叭安裝工,我們是系統工程師,不僅僅學習基本電子學,聲學,樂學,還要學木工,油漆工等等,最后還要把它們結合起來(孫力大師言)。
我也希望經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讓消費者真正理解汽車音響3分器材7分調試安裝的含義。我認為,技術永遠是基礎,沒有了基礎,任何建立在上面的一切都將是浮云。因此,我深深相信以技術做后盾,輔以必要的營銷策略,汽車音響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 |
![]() |
![]()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