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系統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嵌入式系統,而是聯網的需要跟云端交互的設備。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服務器和開發工具事業部首席項目總監向江旭和他的團隊,正在致力于將汽車電子打造成所謂的“智能系統”。
這里智能系統的意思是,將過去無論大小但都無法聯網的設備實現互聯互通,同時將設備上的數據傳至云端,而通過云端的大數據處理及分析,將決策指令或數據再返還設備端,從而形成一個智能的環,這就是所謂的智能系統。
具體到汽車電子這一嵌入式行業來說,車載系統可以搜集有關汽車的行駛信息、安全信息、、路況信息、駕駛員信息等等,比如車是否該保養,剎車片或胎壓是否正常、甚至駕駛員是否在打盹之類,同時結合云端的個人信息記錄,提供更加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
據向江旭博士介紹,微軟在車載嵌入式系統已經有15年歷史,目前裝機量占有率第二營但收入保持第一,目前全球有80款車裝采用的是微軟嵌入式解決方案。
因此無論是廣大客戶或市場的需求,還是微軟本身的智能遠景,車聯網以及汽車智能系統是微軟一定要大力發展的。
智能系統需要本土化團隊打造
作為微軟車載系統重要的合作伙伴福特來說,其2007年就已在美國發布SYNC車載智能系統,已成為全球擁有500萬以上用戶的龐大的車載系統。不過由于種種原因,SYNC一直未能進入中國。而現在,隨著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福特也有了為中國設計SYNC的想法。
在日前福特發布的新SYNC系統中,其使用了一套通用代碼庫,旨在用于多個不同國家,并在必要時實現區域化。而作為中國本土化的需求,這一計劃勢必要得到微軟亞太研發中心的支持。
盡管這并不是向江旭及其團隊第一次主導研發的SYNC系統——2012年,首款適用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的SYNC系統就是由其團隊研發的,但如何打造出適合中國本土的SYNC系統這一難題,確實是“蠻有挑戰的一個項目”。
SYNC界面一覽
本土化挑戰無處不在
中文版的SYNC并不是簡單的漢化就可以了。向江旭具體解釋道:“我們的地址表達方式、中文方言的語音識別等等都需要本土化的改進,這其中需要注意非常多的細節。”
向江旭舉例道:“在美國,如果導航的話,一般都是具體到多少街多少號即可,而中國用戶更習慣以地標的方式進行定位。因此我們為系統做了很多微調,旨在為中國客戶提供最完美的用戶體驗。”
由于汽車系統的特殊性,要求向江旭團隊除了在實驗室修改各種代碼,調試設備兼容性之外,還要進行實際道路行駛測試。為此,他們還要與泰為并肩實時現場測試工作。為了滿足不同路況的需求,他們駕車穿越城市、鄉村、國道,同時還會體驗堵車等復雜的交通路況。
“其實中國是一個最好的實驗環境,有很多復雜的路況,也有很多新建設的道路,所以當我們在把SYNC引入中國的同時,也幫助我們不斷改進系統,為全球版本的改善提供了很多重要數據及參考。”向江旭具體舉例道。“比如中國大城市的高架橋、摩天大樓很多,因此有時GPS信號不穩定,所以我們調整了算法,即便在沒有信號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據車輛行使信息進行位置的預判,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導航的準確性。”
“我們的愿景是,既能為全球產品開發提供支持,同時也能造福本地,進而通過本地化改造推動全球的產品升級,這就是我們這支團隊在當中起到的作用。”向江旭表示。
本項目也得到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的高度贊許,其表示:“中國團隊的研發成果充分展示了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在服務于全球產品的同時,滿足本地市場獨特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