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養糾紛時發生 誰為保養“后遺癥”買單
來源:聰慧網 編輯:馬一
2013-11-20 15:47 瀏覽量:7624
隨著私家車數量的與日俱增,車輛維修保養的消費糾紛也時有發生。近日,遷安某女士將自己數月前購買的“愛車”送到4S店做保養,卻遭遇到“愛車”的意外損壞。保養留下后遺癥,這筆“糊涂賬”該由誰買單?
來遷經商多年的某女士,花30多萬元的積蓄,在遷安某家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某品牌高配家用汽車。在國慶節放假之前,該女士將車開到這家公司做養護,取車時卻發現汽車方向盤上多處出現了深深的劃痕。該女士擔心方向盤中的安全氣囊受到損傷,要求更換全新轉向系統。但工作人員以該車方向盤只是盤面破損,內部完好為由,拒絕為消費者更換,僅答應將方向盤的表面進行修復。雙方為此爭執不下,多次交涉未果,消費者遂投訴到遷安市消費者協會。
經調解,汽車銷售公司為該女士更換了一套全新的轉向系統。然而,翌日,該女士又來到消協,稱更換后的轉向系統不如原來的好用,想讓經銷商再重新更換一套,但是經銷商拒絕了她。面對這種情況,遷安市消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汽車三包法規的相關規定,對經銷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商家與消費者一起去總部,在雙方親眼見證下為該汽車再次更換了一套完整全新的轉向系統。
當今車主所繞不開的汽車維修保養行業,正是一個最大的消費盲區所在,車主應當“提高警惕,保衛自己”。為此,遷安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汽車維修保養時消費者最好全程在場,避免發生胡亂添加保養項目、配件偷梁換柱、收費模糊、“小病大醫”等現象。在4S店整修完備接車時一定要認真檢查業務清單,在付款前進行試車,檢查整車狀況,并與自己送車前的記錄進行對照,離廠時應將所有與這次維修相關的文件包括舊件一并帶走,并妥善保管,這些可以為維權爭得很大的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