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 你的車載導航將會迎來重大更新
科技不斷日新月異,凝聚科技的車載電子產品車載導航,也迎來了重要的更新,更準確、更快速、更強大的導航系統即將登場,下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開車時,也許你已經習慣使用車載導航軟件和手機中的地圖導航應用,來規劃一條行程路線。在以最短線路,或者躲避擁堵等方案高效地到達目的地時,你可能已經充分感受到這種信息化出行服務帶來的智能與便捷。
不過,當你覺得一切已經足夠好時,還有這樣一些國內企業希望進一步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他們此前組建了“網聯通訊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為‘聯合實驗室’)”,并于昨天(2月28日)召開了一場發布會,正式推出“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聯合實驗室的企業成員中,中科微、全志、瑞芯微、展訊、聯發科技等芯片廠商,都發布了各自的產品。
它們包括:中科微的“55納米快速定位+地基增強北斗兼容型芯片”、全志科技的“T2、T3、T7處理器+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套片、瑞芯微的“PX2、PX3、PX5處理器+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套片、展訊的“4G+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 、聯發科技的“40納米快速定位+地基增強北斗兼容型車規級芯片”等。
這些,都是為車上的前裝和后裝車聯網終端(比如汽車出廠時原裝的那塊中控屏幕,或者你后期購買的導航中控屏、行車記錄儀、智能后視鏡)所植入,幫助車輛實現更高效率、更高精度定位導航能力的芯片級解決方案。
簡單地說,一套車聯網定位導航設備,以往通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GNSS,包括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等融合在一起的統稱)的信號來解算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而內置“米級快速定位芯片”的設備,能在此基礎上,提供“地基增強定位和快速定位”的算法支持,依托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布設的地面增強信號站,將定位和導航精度進一步提高。
這一被芯片廠商廣泛采用的核心算法技術,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聯合成立的初創公司千尋位置提供。截至目前在中國全境范圍內,千尋位置部署了超過1200個地基增強站,定位精度平均達到米級,高于大多數民用GNSS信號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更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到底在未來的出行中有哪些優勢?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向極智醬提到了幾個方面。
其一,能優化現有地圖導航的服務體驗。以往單純依靠導航衛星系統的車聯網系統,存在初始化速度慢(即每次上車啟動車聯網導航系統時,首次定位所花的時間),衛星信號容易受樹木、高層建筑遮擋而影響定位精度等問題。而應用到此次發布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的車聯網終端,能基于地基增強信號,快速鎖定車輛的在任意時刻的位置;在高樓林立的居民小區、商業街或在高架橋上,也能根據地基增強信號,配合車聯網設備中的其他傳感器,保障定位的精度。
其二,是為下一步“高精度導航”鋪路。米級范圍或優于米級的定位能力,將推進導航地圖的精細化發展,接下來地圖上的車道,將有望精細到每條車道線;道路路況信息,以及地圖導航服務中的線路規劃,也將精準到車道級的精度。例如導航將不會推薦你在一條非常擁堵的左轉道上轉彎,相對它回推薦你直行并到下一個路口轉。
其三,高精度定位會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的基礎技術。隨著激光雷達、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高精度定位的能力也將通過云端與其他感知技術融合,成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高精度定位,還會產生不少立竿見影的效益。正如在發布會上,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提到:高精度定位對于提高汽車聯網服務能力,提高道路交通的管理能力,以及支持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次高精度定位芯片發布會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還在于,每一款芯片產品都實現了對國內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的兼容。甚至在結合地基增強系統后,我們可以預見:在主動關閉美國GPS導航系統的情況下,“北斗”仍然具有提供獨立、精準、穩定的行業服務潛力。
在未來,我們將共同見證著自主的更高端導航系統,車聯網也將會有重大的更新,車載的產品也將會更便捷與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