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能源汽車將“換電” 電池回收市場該如何規范
伴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石油危機等原因,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關注,在我國更是作為“十三五”新興戰略產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首批新能源汽車將“換電”
目前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使用壽命普遍在5年左右,自2015年新能源汽車爆發以來,我國即將迎來大規模的動力蓄電池報廢期。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預測,結合汽車報廢年限、動力電池壽命等因素,2018-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到2025年動力電池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規模。
事實上,目前新能源行業方興未艾,各個環節發展仍不充分,特別是動力電池的回收領域空白不少。在這樣的背景下,2月26日,由工信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七部委聯合制定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在工信部官網正式發出。
野蠻增長
隨著工信部等七部委發布《辦法》,標志著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或將逐步進入規范階段。
根據此次發布的《辦法》內容顯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具體是由汽車生產企業建立回收服務網點,收集后集中貯存并移交給與其協議合作的相關企業。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動力蓄電池產銷量也逐年攀升,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2年新能源汽車共推廣1.7萬輛,裝配動力蓄電池約1.2GWh。特別是2013年以后,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截至2017年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80多萬輛,裝配動力蓄電池約86.9GWh。
隨著時間步入2018年,中國將正式迎來第一批動力電池的退役潮,而此次多部委印發的暫行辦法,就是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引導和解決。
高速增長之后的善后空白
從2009年正式開始推廣,到各方逐步完善的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開始迅速增長,其中2014-2017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04%。
按照規劃,中國推廣新能源汽車分三步走,目前已完成兩階段:2009-2012年為第一階段,推廣量為2.7萬輛;2013-2015年為第二階段,推廣量為42.3萬輛;2016-2020年為第三階段,按照規劃,2020年底要實現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500萬輛。
隨著第一批動力電池進入淘汰階段,其帶來的實際隱患也日趨顯著,根據動力電池行業的預計,電動乘用車電池的有效壽命在4-6年左右,電動商用車電池壽命則更短。這意味著,2018年將會是首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潮起點。
國內主要的廢舊鋰電池回收企業格林美此前報告表示,由于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幾年將會有大規模動力電池進入報廢端。
隨著大量的廢舊鋰電池報廢,也催生另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廢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要在其中的三元材料、鈷、鋰、鎳等金屬。據相關估算,到2020年,相關市場空間可達百億級別。
從目前來看,《辦法》雖然規定了回收的責任主體,但并未給出明確的回收管理機制和回收利用機制。因此,如何建立回收渠道,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何時能夠步入正軌,未來都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值得關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