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威網購網站數據顯示,汽車用品這一類目的產品2012年在該網購平臺取下了當年超30億元的成績,相比2011年15.6億元的交易額增長了近1倍。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不需我們過多渲染,線上交易越來越紅火,網店一路高歌猛進的強勢姿態也使得傳統的汽車用品實體店頗有危機感。作出改變才是制勝之道,實體店營銷模式之變已然被提上日程。
從汽車用品網購群體上來看,多是以80后、90后年輕新潮車主為主。他們選擇網購,原因多是表現在以下方面:網店汽車用品類目豐富,選擇性強;網店省去店面費用,開店成本低,引起貨物價格相比實體店一般要便宜;通過搜索分類功能就可貨比三家,節省購物時間;不少網店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吸引了喜歡新鮮感的車主;網店的季節性、節日性關聯營銷與微博、微信營銷很有吸引力,易激發快速購買欲。
實體店要在營銷模式上尋得突破,這些網購優勢都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其實這些東西筆者主要想談談產品類目、關聯營銷、微博營銷三個方面。
豐富產品類目
比起實體店,很多車主更能在線上網店上找到在線下找不到或者難以找到的產品類目。傳統的實體汽車用品店更多的是專注于汽車座墊、汽車腳墊等汽車裝飾品、防爆膜、汽車精品、汽車美容養護這些傳統大類目產品,而車載加濕器、車用手機防滑墊、車用窗簾等等類似的相對“不起眼”、需求不甚明顯的產品類目則很少涉及。
其實,隨著汽車文化的普及,車主的精細化需求會日益明顯,細分類目市場空間會加大。從另一方面來說,伴隨著市場的紅海化,整個車品市場將更趨向于專車專用這樣的細分類目,這也是實體店豐富產品類目的一大方向。
此外,實體店的一大優勢就在于不是所有的用品都適合網購,像導航、防盜器、太陽膜這些技術含量高需要專業安裝的產品,一般適合網購,因為這類產品需要花錢另外找專人來安裝,還不如直接找提供安裝服務的產品實體店購買有保證。實體店可以抓住這一優勢,加大此類產品的進貨比例。
重視關聯營銷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于店鋪來說,產品的銷量都帶有很強的季節性和節日性差異。從一般規律上看,春節假期會是銷量下跌的黑手,春季傳統車品處于淡季,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商品換季,轉化率提升,3月開始一些換季及清洗類的商品開始熱銷,相對而言,下半年旺季特征明顯。
旺季,實體店加大存貨量是必然的。那么對于淡季,實體店也不該坐以待斃、守株待兔,提前做促銷很有必要。很多實體店已經開始做出一套模式,例如與同行聯手做訂貨會、促銷會來擴大影響力、提高銷量。
另外在抓住節日性這一銷量增長契機上,很多實體店其實做的并不如網店好。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雙11、三八婦女節、五一等等這些節日,都是電商牟足了勁兒沖刺的大好時機,而實體店在這方面的動作則相對“低調”,有客觀原因,有主觀營銷做的不好的地方。這一點,對于實體店來講,可以借助平面廣告和互聯網媒介來推動。
借助微博推廣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較2011年底增長5873萬,微博等網絡應用呈現火熱態勢。對于普通人來說,在人人都有微博的時代,自己沒有微博都會被稱OUT,對于企業和商家來說,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同樣很有必要。據新浪微博數據中心2013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85.0%的用戶希望在商家微博上看到促銷信息,而希望看到產品介紹信息占到52.7%。此外,29.9%的用戶希望在微博上瀏覽曬寶貝信息,有27.6%的用戶愿意瀏覽微博上的搭配選擇推薦。這些數據不僅是對網店,對實體店的觸動想必也很大。
咨詢專業人士魯振旺也曾表示:“近距離、零時差、平等對話”的特性改變了人們的網絡信息交流習慣,改變了企業傳統的宣傳推廣和營銷模式,改變了社會傳播方式。微博營銷的效益,除了顯性的促銷宣傳,還有品牌影響力的滲透作用,實體店也可積極運用專業的手法,將自己的官博運作起來,相信效益會慢慢顯現。
對于很多品牌和廠商來說,汽車用品電商其實更多的是線下市場的其中一個渠道延伸,有其存在的優勢和必要,然而傳統實體店也有其絕對性優勢,面對沖擊,亟待尋找突破之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