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18日),北京市保險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志強在“北京車險創新與發展”論壇中透露,本市保險行業將建立北京道路交通事故“快處E賠”機制的創新舉措,加速市民車險理賠的流程。
2007年北京保監局、北京市交管局聯合推出的“快處快賠”機制,有效緩解了北京市道路交通壓力的作用。與此同時,北京市車險理賠的平均結案周期已經從2008年的34天下降到現在的20.6天。
陳志強說,作為“快處快賠”的升級版,“快處E賠”機制中,車險理賠將從過去的“快速處理”升級為“線上處理”。
“過去快速處理的案件范圍,主要局限于雙方達成協商和一致意見的簡單案件,但這部分案件只占所有車險理賠案件的三分之一,遠遠達不到讓大多數車險理賠都能快速處理的需求。”陳志強說。而依托交管局提供的視頻抓拍、車險手機APP軟件、122報警臺,保險行業就可以對大量協商不一致的案件進行快速的線上定責。
據透露,北京道路交通事故“快處E賠”機制工作組日前已經成立并將盡快推出相應的平臺,目前已與北京市交管局達成合作。具體說來,一起交通事故發生后,通過已有路面公安視頻監控設備或交通事故當事人自助拍照的方式,相關影像信息將會被及時提交至“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信息交互系統”,供公安交管部門及保險行業查詢、下載。
此外,利用手機APP軟件等方式,“快處E賠”機制還可對核定損失、修車、支付賠款、服務回訪等車險理賠過程進行實時更新,推動快速處置涉及環節從“定責”擴展到車險理賠全流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上網成了車險理賠服務創新的一大利器。平安財險負責人龍泉昨日介紹,公司將推出運用互聯網眾包模式的車險理賠服務,招募有一定專業經驗的理賠志愿者,就近為附近的車輛事故提供理賠建議。
除了車險理賠流程的創新,本市車險費率也將進行創新。
“讓低風險投保人承擔高風險投保人的風險,讓多數消費者承擔少數消費者的保費,很明顯是不公平合理的,我們將推動風險和費率掛鉤的車險費率浮動機制。”北京市保監局相關負責人昨日透露,本市將考慮通過保費價格杠桿倡導安全駕駛,例如參考國外基于使用習慣的保費定價因素,在車輛上加裝相關監測設備,對于急剎車、急加油等不良駕車習慣,調整具體駕駛人員的保險費率等方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