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當然是安全第一,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依然有很多駕駛者并不太在乎安全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僥幸的心里在作祟,認為小問題、小毛病不會影響到整體,孰不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細節的忽視往往導致大問題,今天就來看看哪些問題最容易讓你的僥幸心理發酵,這種駕駛習慣萬萬使不得!
一、少量飲酒后多長時間可以開車
對號入座 盤點有僥幸心里的駕駛行為
隨著法律對酒后駕車處罰力度越來越嚴格,很多司機已經能很好認識到這一危害。但也有很多人心存僥幸,我就喝一點點,比如一瓶啤酒,一小杯白酒,絕對不會出事。
酒后駕車是指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并小于80毫克/100毫升為酒后駕車,如大于80毫克/100毫升為醉酒駕車。通常情況下,喝1瓶或2瓶啤酒、或一兩左右的12度紅酒、半兩50度左右的白酒,就能達到酒駕標準。
喝一瓶啤酒多久能開車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一般每小時僅能代謝10克至15克酒精。為此,喝一杯啤酒或半兩白酒,最好等到10個小時后再開車,喝2瓶啤酒或低度白酒3兩,最好在一天后再開車,如果喝酒的酒精度數更高、量更大,就要過更長時間才可以開車。
因為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和很多因素有關系,每個人的酒精代謝速度又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環境下的酒精代謝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建議
酒精在人體中一般消散時間為10-20小時。有時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覺第二天一早沒什么事,就開車出門結果被查酒后駕駛就是這個原因。生理上是沒什么反映,但酒精依然在體內沒排干凈,所以喝酒后10-20小時后再開車。
二、帶著疲倦和瞌睡開車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現在正是春夏之交,午后會經常犯困,這對于司機駕車外出來說,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即耽誤事,又存在很大的危險。應對很困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
1、動作刺激法
在開車前和停車時,做一會兒上身前屈和后仰、左轉和右轉的動作,這樣可使精神興奮起來,驅趕睡意,保持清醒。
2、藥物提神法
在行車前,可使用清涼油或風油精涂抹于太陽穴。用此種方法進行刺激,有助于睡意消失。
3、聲音刺激法
在較短的時間里可把車內的音響音量放大,驅趕困意,若此時車內有許多人,發現駕駛員打瞌睡可大聲說話,提醒注意,克服睡意。
提醒:
春夏之交的季節,尤其下午13:00至15:00這段時間是人們犯困的高發時段,而司機朋友們開車時比較枯燥,被太陽曬的時間比較長,更容易犯困。此時可將車輛停在不妨礙別的車輛行駛的地方,稍作休息、待睡意消失,再上路行駛,確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