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導航評測活動啟動 智能精準便捷是最大訴求
2013年6月,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起的導航定位產品評測活動正式啟動,預計3個月后會公布結果,屆時,普通消費者將可以知道目前市場上價格不一、類型多樣的導航定位產品,究竟哪些比較靠譜,哪些屬于山寨貨。同時,有媒體于上周發起一次百人小調查,看看大家都在用什么類型的導航產品,對它們的指路功能是否滿意。
在導航定位產品評測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苗前軍說,全國導航產品這兩年發展非常迅速,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近50%,預計今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這個比例。
數字的背后,是越來越多使用導航產品的車主個體。
百人小調查中,59%的車主開車時經常用導航;在31%的車主手中,導航儀常常派大用場;只有10%的人,由于行駛范圍基本在杭州市區內,不用導航。
目前正在使用的導航產品類型里,便攜式導航以微弱的優勢排名第一,緊跟著是車載導航、手機導航軟件以及其他移動互聯網手持終端,比如iPad。
傳統的專業類導航產品仍是絕對的主流。當然,這中間也有人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導航產品。
為人處世謹慎的車主吳潔就是其中之一。她每次出遠門不認路時,必定同時開啟車載導航儀和手機導航軟件。確認兩者出入不大時,才放心前行。
小調查中發現,多數車主都會在智能手機里裝上導航軟件。但受到手機電量、網絡響應速度、流量費用等因素的制約,手機導航沒有成為許多人的第一選擇。
有車主被導上了“斷頭橋”
“多少次被GPS帶到噩夢般的小巷子。”車主陳翔的吐苦水開場白略帶詩意,“明明有大路,卻不選”。去年春節長假期間,他還曾經在導航儀的引導下繞著一條長山路開了兩圈。還好在第二圈即將結束之時,因路邊的風景似曾相識,果斷破圈而出。
除此之外,有車主曾于半夜兩點在濱江區被“導”上山,也有車主在紹興被“導”進了剛灌溉好的莊稼地,車陷在泥里熄了火;甚至還有人被導上一座跨海大橋,等到開近時,才赫然發現此橋尚未合龍,嚇得一身冷汗。
路徑規劃不合理,有捷徑不導,卻繞彎子;地理位置顯示不準確,明明是河顯示卻為山;搜星速度過慢等缺陷是大家吐槽的火力集中點。
6月2日,杭州姑娘小田出差在山東青島。人生地不熟,開車完全依賴導航的結果是,單行線上逆行,被交警禮貌地請到了一邊。
這兩年城市道路發展極快,單行線或禁行等措施的調整,導航可能沒能及時更新。上路,還是得以路牌為準,可別因為導航的播報錯誤造成違章。新交規下的駕照分,金貴著呢。
即便這100人對現在的導航產品有各種不滿,但在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五個選擇里,七成車主還是鉤了“滿意”。
“非常滿意”與“一般”的比例相當,表示非常不滿意的僅有2人。
最大希望是更智能、更準確、更便捷
用著尚有諸多缺陷的導航產品,我們可以憧憬一下未來它的改善與發展。
導航產品,你最希望哪一方面得到改進?這道開放式問卷題,100人的訴求五花八門。但概括起來,基本就是這九個字:更智能、更準確、更便捷。
“我希望它能更聰明啊。”車主趙毅一毫不猶豫地說,“比如,能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路徑線路,讓我能找到一條最優的。現在的導航還有點‘傻’,經常出現推薦線路其實根本不是最佳路徑的情況。”
“更準確”則代表了那些曾經被導航儀導得“上天入海”的車主們的心聲。其實說起來,這要建立在地圖更新更及時的基礎之上。
設置過程方便、升級更新簡單,這兩部分就包括在操作“更便捷”之內。車主老梁是個老司機了:“現在絕大多數都要自己手動輸入,但愿以后人機交互的界面可以更人性化點。”

本文標題:國家級導航評測活動啟動 智能精準便捷是最大訴求
本文原地址:http://www.arabaticareti.com/news/NewInformation/201306/4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