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0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推廣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來,針對此次內容的解讀異常激烈。
除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易名為“節能環保汽車推廣補貼政策”之外,《通知》內容更加對能耗標準更加“嚴格”,1.6升及以下乘用車按排座和整車整備質量給出不同油耗限制,相對此前兩輪的補貼要求,本輪節能汽車補貼標準提高了準入“門檻”,車輛百公里最低油耗從之前的6.3升/百公里至5.9升/百公里,并且規定推廣車輛在污染物排放上必須達到國五標準。
知名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此次節能環保汽車推廣補貼政策,重在“環保”而非“惠民”,而且主要是對汽車廠商在節油技術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來降低燃油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他還稱,“目前來說,一大部分企業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這樣的觀點也與通知中第三條的規定一致:鼓勵采用發動機怠速啟停、高效直噴發動機、混合動力、輕量化等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
隨即,筆者在查看工信部對于小型M1車型公布的油耗數據來看,很大一部分車型難以“入圍”,諸如長城C30、比亞迪F3、東風風神A60、啟辰R50X等一大批車型油耗均高于5.9,不僅如此,就連鈴木天語SX-4、福特翼搏等合資品牌車型的油耗也都高于這個標準。
如此看來,節能環保補貼政策的提出是倒逼車企進行技術升級,而并非簡簡單單的“實惠”政策。
一位自主品牌經銷商負責人告訴筆者,這個補貼對終端車市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因為,本身入圍的車型就不多,消費者不會因為區區的3000快補貼而去專門買“符合車型”,大家還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然而,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不久前有媒體針對在中國和美國市場都有銷售的30款車型的中國工信部綜合油耗與美國EPA綜合油耗進行了對比,發現上述車型中國所公布的油耗要比美國低11.7%,這也是的不少汽車媒體人開始對工信部公布的油耗數據“口誅筆伐”,然而到最后工信部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說明。
如果說,油耗僅僅是消費者購車的參考目標,不關汽車廠商的事,那么此次節能環保補貼對于油耗嚴格規定,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就不得不考慮能否得到補貼的事兒了。油耗數值僅僅是個數字,能得到3000元補貼才是王道。那么這次節能環保補貼之下,是否會對虛報油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呢?當然,更希望工信部在這個問題上把好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