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0月1日起,備受各界關注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即汽車“三包”新規開始正式實施,至今已有近兩個月時間。不過,導報記者昨日走訪廈門車市發現,汽車“三包”政策的反響并沒有如想象中的熱烈——車商說幾乎沒人因汽車質量問題而退換車,汽車銷量也并未因此出現明顯提升;消費者同樣反應平淡,關注度明顯低于預期。
經銷商稱沒啥變化
“三包”政策正式實施之前,因擔心消費者會因此延遲購車計劃,金尚路一家4S店還特地提前實施這一新規,但“三包”新規實施近兩個月,該4S店卻沒有感覺到新規有帶來什么變化。
“也就是新規剛實施那幾天有人問,新規實施后銷量也未增加。如今已經沒人再拿‘三包’做噱頭進行宣傳了。”該4S店銷售經理表示,現在他們做的促銷和“三包”都沒有關系,主要是針對具體車型或者店慶活動才會有優惠。
不僅是該店,導報記者在金尚路多家4S店看到,大部分4S店少有前來看車的市民,顯得冷冷清清,至于汽車“三包”,更是鮮有人問。
“新規執行比較困難,并且也沒有成功的例子,現在幾乎沒什么效果。”汽車銷售張瑛直言,最近一個月以來,汽車銷售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情況,甚至是“銀十”銷量也與之前差別不大。
51QC我要汽車網數據顯示,10月廈門乘用車市場并未延續“金九月”的發展態勢,月度銷量為7530輛,環比銷量下滑12.29%。
消費者也說新規有如“雞肋”
不僅經銷商普遍反映汽車“三包”新政的影響有限,準備購車的消費者也說“三包”更像是一塊“雞肋”。“沒怎么關注汽車‘三包’,也沒感覺它會帶來多大影響。”昨日在濱北汽車城看車的蔡先生坦言,汽車廠家提供的質保服務基本已覆蓋“包修”內容,而“包退和包換”雖然是好事,但手續實在是太繁瑣,實現太難。
殿前一家4S店經理鐘先生也說,汽車“三包”雖然意義重大,但實現成本太高了,檢測難、舉證難,各種難的作用下,只有極少數消費者會對三包細節表示關心,大多數消費者更關心買車后4S店會有怎樣的配套服務,至于退換貨根本就沒想過。
在該店試駕的劉姓夫婦證實了車商所言。“我們知道有三包政策,但具體包退、包換和包修的細節并不清楚,只是從網上看到,真正要退換非常麻煩,所以與其事后糾紛和維權,不如事前考慮清楚。”劉先生如是說。
尚無因質量問題退換車案例
導報記者昨日走訪廈門多家4S店獲悉,汽車“三包”新規在廈實施近兩個月以來,廈門各大4S店內至今還沒有出現因汽車質量問題而引發的退換車要求。張瑛說,消費者的投訴,跟以往比沒有什么變化,還是集中在汽車配件方面,都是小問題,沒有退換車的情況出現。
事實上,早在政策正式實施前,絕大多數汽車企業都已經提前推出了企業版汽車“三包”方案,但由于部分廠商的推行目的不明確,以及執行過程中某些責權難以劃分,所以對于汽車“三包”新政而言,仍處于“磨合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