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汽車后市場已經走上高速發展的軌道,可細心一看,每次展會,隔熱膜、護理、導航,幾乎同質化的產品讓客戶無從下手,無非是讓客戶多了個選擇,能讓消費者叫得起來的品牌又有多少;大叫出口厲害的,心里也知道的出口也就是個國際民工,賺點可憐的勞務費。
和渠道商只談喝酒,在終端見到車主只會遞煙,銷售產品,忽略了營銷是幫客戶創造價值的根本思路。
天緣吳宏曾說,中國有幾位優秀的皇帝,例如漢武大帝推動當時經濟和科學的發展,所以他是優秀皇帝之一……同理,你的品牌對你的客戶有推動他公司持續發展的動力嗎?對行業有推動發展嗎?若有,客戶不可能遠離而去。
再看看企業構成競爭優勢的兩個方面:
1、外在因素有商標、專利、版權和品牌;
2、內在因素企業文化,企業人員總體素質,企業管理體系以及行業知識經驗。
客戶想的是我跟你這個品牌合作對我的公司未來發展有什么好處,若沒有,充其量和妓女沒有什么區別,一時沖動而已。
從以上可看到,開發品牌更深層次的是企業內部問題。針對此觀點我做出以下探討:
一、企業主的胸懷決定企業發展的規模與長青
企業主剛創業的時候,原始資本真的來之不易,很多是東借西借,而且心里也準備了多長時間的虧損,多少錢的虧損,創業的雄心表露無遺,真乃大丈夫所為,不成功便成仁,但現在又一看,以前的大丈夫又變成小丈夫,經過苦心經營的公司,如今雄鷹已現,不管在資金、人員方面都有一定的沉淀了,但反而生意難做了,比以前更頭疼,為什么?再看這時的企業主,LV的包VS以前幾十元錢去創業住的旅店,夜總會喝酒費用VS團隊建設的投入,吃喝玩花得爽,營銷無預算……對企業可持續性的發展投入甚少。
再看腦白金、蒙牛拿利潤的45%去做營銷策劃、銷售投入,結果是由競爭者變成領軍人物,效益更加不用說了……其實是他的胸懷,吸納人才的胸懷,敢于投入的胸懷,分享的胸懷!
二、 品牌的偉大,來自對品牌有深度理解的團隊
如果說創業階段主要靠機遇、靠感覺、靠膽量,那么在成熟階段則靠體系、靠制度、靠科學、靠實力,筆者和很多企業主交流,企業主是非常喜歡學習,可到企業員工身上的學習投入又有多少了,劍客高手是人劍合一,人的素質也是產品外延。
讓我找人,我就說到不是找人問題,最主要你用什么平臺去塑造人,去挖掘他的潛能創造你要的價值,也就是如果這條馬路老是出事故就不是駕駛員的問題,是這條馬路設計有問題,一個企業制造不出人就離衰敗不遠了,因為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三、找到可持續的操作方法,在執行中糾正錯誤
汽車后市場產品,不是一個簡單的廣告可以說清楚,需要與客戶深度溝通??蛻舸蠖嗍?/p>
理性消費,不容易被忽悠,這些人更愿意相信專家,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銷售人員。我在渠道商工作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問某某品牌在這個品牌的廣告、培訓、投入是多少?怎么做的?怎么量化的?才考慮合作!本人強調的是名詞加動詞,不是聽想法,而是要如何做、怎么做的概念!
在另外個角度我們發現很多公司老是開會,出門后大家又不知道怎么做,事情怎么量化,違背了開會的最終目的就是增加效益。而不是下次開會對上次指令的扯皮。也就是一元文化譚浩曾說思想是氣體、語言是液體、文字是固體、執行才是結晶體。
因此正確方法執行比努力更重要,我有以下建議:
A、引進職業經理人、專業人才
摸著石頭過河,不如踩著石頭過河,用有成功案例的經理人去帶動公司的體制改革。
B、引進管理咨詢顧問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用有成功策劃案例的管理公司,參與設定戰略,推動、協助公司發展。
C、復制優秀企業的管理制度
引進模仿+改良+創新,同時培訓的團隊與對制度的執行力。
![]() |
![]() |
![]()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