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末,回首全年。度過六十周年華誕的中國汽車工業依舊穩步向前,在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產銷市場之后,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正在逐步提升,出現了不少令人驚艷的優秀產品,其品質已經十分接近合資品牌,真正開始進入由大到強的軌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一年一度的年終盤點時刻,看一下2013年度汽車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事件。
2013年度中國汽車行業TOP事件之二:汽車“三包”正式實施 意義很積極力度待加強
2013年10月1日,《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俗稱汽車“三包”)正式實施,這份沉寂了十二年之久的政策分總則、生產者義務、銷售者義務、修理者義務、三包責任、三包責任免除、爭議的處理、罰則、附則9章48條,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2012年12月29日公布。
在正式實施之前,諸多車企便開始搶跑“三包”,今年6月,北汽集團宣布,開始實行“三包”政策,旗下E系列也成為全國首款“三包”車型。7月,長安馬自達;8月,廣汽三菱、廣汽傳祺、比亞迪;9月,上海通用、東風標致、大眾汽車及其在華合資企業、北京奔馳、上汽集團、福特、東風雪鐵龍、東風裕隆、長城、廣汽菲亞特等約20家主流廠商都已宣布提前實施“三包”。其中更是有10多家自主品牌實施的“三包”政策都高于國家標準。
毫無疑問,“三包”的實施成了消費者保護自身權益最重要的武器,也能一定程度上規范廠商行為,在技術和服務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不過,消費者、廠家、經銷商三方利益依舊是糾結纏繞的難點,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會面臨“舉證難、鑒定難、索賠難”等三大困難。
如何才能將汽車“三包”更好的落實,在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促進行業健康向上的發展,這既需要企業積極的面對“三包”所帶來的技術發展問題、更需要政府能夠在監管方面加大力度,讓“三包”成為國內汽車秩序健康發展保障,這才是探討“三包”現實意義的關鍵所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