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規定自公布至今已經滿2個月,但汽車類的維權難問題仍時有發生。在剛剛閉幕的2013年廣州車展上就發生了至少3起消費者現場維權事件。而有媒體報道說,在國外的一些車展,遇到拉橫幅維權的行為并不多見。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邱建國在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認為,和一些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比,中國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還有不小的差距,細則方面規定得不夠詳細,而且相關處罰力度不足以讓一些經營者守法。
邱建國表示,和一些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比,中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細則方面規定得不夠詳細,而且相關處罰力度還不足以讓一些經營者守法。例如美國如果車輛出現問題,不給消費者解決,對廠商處罰力度非常高。而中國處罰最高額度只有三萬元。
邱建國同時認為,中國汽車廠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務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異。因法律嚴厲程度不夠,才讓這些廠商故意而為。例如本來是車輛質量問題無疑,但廠商就是不愿承擔責任,利用自己的優勢推諉、扯皮、拖延,讓消費者必須拿出鑒定報告才承認有質量問題。但目前很少有機構能接受消費者個人提出檢測鑒定的申請,所以這也是制約消費者維權的一個重要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