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應用產業化將使車聯網再迎發展機遇
你印象中的智能交通什么樣?
是通用OnStar、豐田G-BOOK,還是裝配全力自動剎車功能行人探測系統的沃爾沃S60?是坊間傳說中的iCar,還是已經獲得測試牌照的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真正的車聯網包括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綜合信息服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超乎我們的想象。
北京7.21暴雨中遇難的70多條生命,不但給市政排水系統敲響了警鐘,也再次把車聯網、智能交通的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試想,如果每個駕駛員都能及時收到道路被淹情況,假如每輛車都能自動判定前方路段是否可以通過……由“物聯網”衍生的“車聯網”,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標志,正在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
無線通信、衛星導航及傳感技術聯姻,重新定義汽車DNA
到過上海世博會“上汽-通用汽車館”的觀眾,應該都看過一部叫做《2030》的科幻片,片中描述了20年后的智能汽車生活:繁忙的城市中,車輛在智能交通網絡的指揮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移動,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駕駛,實現了零交通事故率;未來汽車具有了感知能力,車與車之間,車與建筑物之間,以及車與城市基礎設施之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隨時隨地獲得即時資訊,做出與交通出行有關的明智決定;智能的“車聯網”,甚至可以幫助司機訂票、尋找停車場,以及自己找到充電站完成充電。
車聯網的意義還遠不止于此。城市的應急救援和行業車輛運行監控,同樣是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領域,不但可以提高商用車的運營效率,更可以增強危險車輛的監管力度。中國機動車總保有量已經達到2.33億輛,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下一場終端爭奪戰即將上演。電氣化、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目前都已經存在,但是,要實現未來交通的愿景,一方面需要汽車生產商和政府、城市規劃者以及基礎設施專家,共同創造適當的應用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技術支持建立城市虛擬信息基礎設施。據悉,全球車聯網領域最頂級、最權威的ACM/IEEE/IFAC/TRB國際車聯網大會(ICCVE2012)將于今年12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市場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助推產業發展,位置服務成關鍵元素
據了解,未來車聯網將主要通過無線通信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及傳感技術的相互配合實現。車聯網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比,有兩個關鍵特性:一是與車和路相關,二是把位置信息作為關鍵元素。打造一個產業生態體系尚需時日,但是對用戶有價值、能夠讓用戶有良好體驗的細分應用將會率先獲得成功。近兩年來,無論是前裝市場上的通用Onstar還是路暢科技率先推向后裝市場的車聯網服務iBook,都證明了車聯網已經在路上。
車聯網時代的到來必將推動更多無線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我們也再一次看到了移動寬帶需求的指數性增長。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近期預計,未來十年該行業將有10倍的增長空間,這意味著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無線和有線運營商們已經積極進行戰略布局,與汽車制造商一同打造開放平臺,力爭搶占在競爭中先機。
立足北斗導航,實現車聯網的自主安全可控
從汽車這一新興移動終端,到由汽車組成的車聯網系統,再到整個智能交通管理,牽動著我國又一條至關重要的經濟脈絡。我國車聯網市場龐大,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都亟需發展自主可控的車聯網系統。
2011年12月27日,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試運行服務。隨著北斗導航系統的迅速發展,今后我國所有的重點營運車輛都將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的投入使用,將打破GPS在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地位,將顯著降低導航地圖和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公司的成本。
北斗系統解決了信號來源,使我們不再單一依賴GPS,使產業有了自己的根和魂。通過北斗產業化,可以把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做大、做強,對促進我國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鏈的良性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車聯網成為“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重要議題
在北斗產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首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將智能車聯、Telematics作為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顯得非常必要,頗具時代氣息。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原“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向記者表示,“車聯網應用的發展,特別是商用車管理對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也給北斗導航帶來極好的發展機遇。目前北斗大多應用在國防、安全、農業、工業和一些公共應用領域,要真正走向個人用戶還需時日,需要從國家層面加以協調,讓北斗導航民用化與車聯網發展互相促進。”
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被賦予國民經濟發展排頭兵的角色,這是中國未來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關鍵,而車聯網是物聯網分支中最具產業潛力的應用領域。因此本屆年會的分論壇將圍繞北斗產業化、位置服務、移動互聯、智能車聯、Telematics等內容展開,同期還舉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主題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以期讓大眾了解位置服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通過多種富于參與性的精彩活動體驗,使公眾成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讓全社會共同融入到衛星導航定位行業蓬勃的發展大潮中來。
名詞解釋:
車聯網也叫Telematics,1997年,通用汽車公司在Cadillac汽車上安裝了“OnStar”系統,揭開了現代Telematics服務的序幕。Telematics目前可定義為通過內置在汽車、航空器、船舶、火車等運輸工具上的計算機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衛星導航裝置、交換文字或語音等信息系統與服務器端的集成,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被認為是未來的汽車技術之星。伴隨著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WAVE(WirelessAccessfortheVehicularEnvironment)作為一個Telematics行業通訊標準被提出并被列為IEEE802.11p標準。Telematics系統不僅僅能實現車與后臺(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間的通訊,還可以實現車與車(V2V),車與路(V2R),車與人(V2P)間的信息傳輸,這樣一來,每輛汽車都成為物聯網中的設備,形成了一個汽車行業的物聯網。
Telematics的主要功能以行車安全與車輛保全為主,基本可總結為:衛星定位、道路救援、汽車防竊、自動防撞系統、車況掌握、個性化資訊接收、多媒體娛樂資訊接收。Telematics的服務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交通信息與導航服務、安全駕駛與車輛保護服務,以及故障診斷的車輛維護、娛樂及通信服務。Telematics產業鏈條主要包括5個部分:用戶、內容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服務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