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未來發展首要課題:把消費市場的“認知”轉化為“認可”
作為汽車“打開朝向未來之窗”的重要內容之一,“車聯網”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主流汽車企業的重視,其冉冉上升的發展態勢,不僅加強了汽車駕駛的安全保障與舒適性,更顯示出汽車走向自動化的趨勢。就國內市場來說,當“車聯網”對于廣大中國消費者仍是一個概念時,在華車企已躍躍欲試,逐漸開始了與物聯網產業鏈的合作及試點工作。不論是別克的“安吉星”、豐田的G-book,抑或奧迪的connect互聯技術,都已成為了“車聯網”先行試水的主要大軍。據業內人士分析,在車上裝載智能應用服務終端,將成為我國車企提升服務品質、進軍中高端汽車市場及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
針對國內消費者對于“車聯網”的認知程度,日前,汽車之家研究中心公布了關于車聯網的網絡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消費者對“車聯網”的認知度存在三大特征:超七成車主聽過說“車聯網”;超五成預購車主存“車聯網”服務愿景;近三成用戶表示愿付費續用“車聯網”服務。
什么是車聯網系統
車聯網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汽車數字化標準信源技術項目是由公安部組織研發,經科技部認證后列為2007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專項中進行的應用示范工程。汽車數字化標準信源技術的開發將推進車聯網產業化進程。
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
逾四成消費者存“車聯網”主動認知意愿
作為車載智能網絡系統,被喻為“巨大的新興產業”的“車聯網”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知。從本次公布的網絡調查結果來看,在隨機抽樣的3150個有效樣本中,71%的購車消費者聽說過“車聯網”這一新興事物。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車載多媒體的廣泛應用,車聯網的發展有了相對理想的基礎。”業內人士表示,從消費者認知度來看,智能手機和車載多媒體的高速發展,已經為“車聯網”產業的興起做好了前期的基礎。盡管“車聯網”這個新興行業起步時間還尚短,但在消費者接受程度方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主動了解“車聯網”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44%。“從這個主動了解的比例來看,國內車聯網產業起步的基礎比較好,但目前讓消費者體驗功能并深入了解行業是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僅兩成消費者試水“車聯網”使用
在“車聯網”使用程度方面,從本次公布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使用過“車聯網”相關服務的消費者比例為22%,其中仍在使用“車聯網”服務的消費者為17%,5%的消費者以前使用過“車聯網”服務。“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付費形式的車聯網使用率并不高。”業內人士指出,盡管“車聯網”低使用率的現實包含有國內汽車存量較大,多數已購車輛在出廠時并沒有提供車聯網服務等因素。但目前“車聯網”年均服務費用較高,無形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的情況讓國內消費者對這一新興產業的認可度還較低。“目前消費者更多感覺車聯網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并非自己的必需品。”
此外,從選購車輛的消費群體來看,車聯網技術的內置對于消費者購車影響較小。僅有8.6%的消費者在下一階段購車或換車時一定會選擇帶有車聯網服務的車型,42.5%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可能會選擇帶有車聯網服務的車型,34.1%的消費者認為有沒有車聯網服務無關緊要,而14.8%的消費者表示不會考慮帶車聯網服務的車型。
近三成消費者愿付費續用“車聯網”服務
事實上,作為汽車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車聯網”無疑對有車一族日常用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對于“車聯網”技術的認可程度上,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仍在使用車聯網服務的車主中,有28.6%的車主十分認可車聯網服務給自己行車帶來的便利,表示會繼續付費使用。
“車聯網在中國車主中存在一定的認知基礎,根據目前的中國汽車1.2億的保有量和每年接近兩千萬新車注冊量來看,車聯網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業內人士分析,作為汽車行業的一次技術提升,“車聯網”想要在中國爆發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在依托現有認知基礎之外,還要經歷一段“轉變”之路,如何把消費市場的“認知”轉化為“認可”將成為車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的首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