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件遭限制 誰來洗牌傳統出租車業
8月12日下午,北京交管部門發布了《關于嚴禁汽車租賃企業為非法營運提供便利的通知》,規定私家車掛靠于租車企業進行牟利行為屬于“非法營運”,必須加以禁止,而同時規定汽車租賃企業不得提供駕駛勞務。
此舉使得易到用車和AA租車乃至Uber等汽車租賃企業都將遭遇打擊。于此同時,PP租車則發布聲明——經過與交管部門溝通,確認自身業務屬于值得鼓勵的汽車共享服務,不在通知禁止之列。
專門的出租車行業會遭遇私人黑車的嚴重沖擊,易到用車等公司則是將私家車掛靠在汽車營運公司名下,而自身則掛靠在勞務派遣公司名下,由此實現“偽裝”,達到黑車洗白的目的,而私家車主,照舊是私家車主,他們提供服務時甚至不清楚自己被掛靠在了哪家公司。
雖然如此,倘若加強法律監管,那么這套模式是能夠維持下去的,然而這侵犯了傳統汽車出租業的利益。這在國外就造成過嚴重的罷運糾紛,比如德國,近期就發生了出租車司機抗議黑車擠占市場的問題。
北京交管部門對于維護傳統出租車業務的壟斷,還是不遺余力的。估計接下來,易到用車,AA租車等會遭到嚴重打擊,他們的“創新”逾越了交管部門的容忍限度。
雖然北京的出租車難等,司機臉色難看,需要有這種私人性質的租車業務提供補充。然而北京交管部門的規定留下了個小“尾巴”,就是PP租車沒有在禁止之列,原因是PP租車只提供了個信息平臺,不存在“帶駕”,也沒有把自己的私家車掛靠在PP租車公司的名下,完全自主。
然而,這照舊會侵蝕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利益。或許交管部門當下還無從下口,找不到禁止PP租車的理由,而PP租車實在還是太小,不值得計較。這應該再過一兩年,等這種租車模式壯大之后再來考慮如何對付。
從滴滴、快的打車軟件起的波瀾,到今日私車掛靠公司進行網絡營運來說,這都預示著互聯網會更加深刻地改變這個產業的格局,這并非是一紙禁令能夠禁止的。盡管政府禁止,但黑車在各地都是屢禁不絕的,就如同街邊的無證商販,沒有官方認可,但依舊存在。甚至會很興盛。
出租車行業,已經進入了全面洗牌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