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成市場香餑餑 標準不統一成發展攔路虎
或強強聯手,或策馬爭先,車聯網領域正在薈萃各路英豪。日前,東風汽車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汽車電子、智能汽車、IT/ICT等領域展開合作。汽車進入互聯網時代為眾多行業帶來商機,眾豪門紛紛搶食這塊“蛋糕”。與此同時,業內也呼吁,應盡快讓仍處于缺失狀態的行業標準破殼而出。
科技巨頭扎堆車聯網
近日,華為公司與東風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在車載領域深入合作,包括:車載電子產品、車聯網、智能汽車,以及代表未來方向的車載通訊設備產品和解決方案等。這是繼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汽集團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后,又一起IT業公司與中國車企“跨界”合作的案例。
汽車操控面板如今被稱為繼電腦、手機、電視之后的“第四屏”,“汽車上的這款屏是4G+、5G時代重要的通信通道,華為與東風合作將是跨界融合和創新的開始。”在當日的簽約儀式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余承東表示。
目前,車聯網吸引越來越多的車企,與互聯網企業、通信運營商開展跨行業結合。在車聯網概念炙手可熱的形勢下,全球科技巨頭紛紛涉足,開發產品,申請專利。3月中旬,蘋果正式推出車載操作系統CarPlay,首期合作汽車廠商多達16家,包括法拉利、奔馳、沃爾沃等;6月,不甘示弱的谷歌聯手奔馳等開發的Android Auto發布,此外,微軟的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7也已經與福特等數家汽車廠商達成了合作關系。
據美國專利市場研究公司EnvisionIP的最新報告顯示,7家知名通訊/科技公司在手機系統與“智能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領域的專利申請上居于前列。其中,谷歌擁有310項與車載智能設備相關的專利。此外,三星234項、LG161項、索尼155項、諾基亞42項、蘋果35項、黑莓25項。
對于車聯網,國內互聯網巨頭亦是熱情殷殷。百度公司去年4月發布了智能互聯車載產品CarNet;騰訊今年5月推出“路寶盒子”智能硬件,專攻車載自動診斷系統;近期更有阿里巴巴牽手上汽,樂視與北汽并肩,華為搭上東風。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行業巨頭紛紛進入,將引爆車聯網行業迅猛發展,2014年將是車聯網高速發展元年。
車聯網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
201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全球是11億輛。預計到2023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會成為全球第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以及用戶在汽車上的時間逐漸增多,車聯網成為廠商勢所必爭之地。據了解,車聯網將重新定義汽車的DNA和大腦。未來,具備了“車聯網DNA”的汽車不僅高效、環保,更重要的是智能、安全。
目前,車聯網不但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廠商們著力搏擊的“藍海”。今年以來,國家工信部從產業規劃、技術標準等多方面加大對車載信息服務的支持力度,明確要推進車聯網產業全面鋪開。車聯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第三專項)中的重要項目,首期資金投入高達百億,未來10年,車聯網總投資規模將達千億元級別。
國內車聯網滲透率從2010年的4%,增長到2013年的6%,預計2014年將進一步成長達到7.5%。按照2013年1.37億輛車計算,7.5%的滲透率下,一臺車聯網設備估算為1000元,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就有100億元。
目前車聯網設備功能較為簡單,單價在1000元左右,隨著觸控、語音等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合到新型車聯網設備,單價有望從1000元上升至2000至5000元。
據預測,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到2022年,所有汽車都會納入車聯網。
放眼全球,車聯網的持續服務將帶來更多市場空間。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預計,2018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將達390億歐元,接近于2013年的2.5倍。
不過,我國智能交通車聯網市場仍然處于政府帶動階段。商家現在做的還是跑馬圈地,對于車聯網的理解也各自有不同。
互聯網時代用戶習慣于免費獲取,也影響到車聯網產品的贏利能力。截至目前,包括通用安吉星、日產Carwings在內的產品仍沒有找到盈利模式。
行業標準應盡快面世
在這個“以車代步”的時代,車聯網在改變汽車生活的同時,也越來越快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巨大的市場,引得車聯網產業鏈上的汽車廠商、汽車電子企業、服務供應商、車載終端企業以及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力。
然而,當下中國發展車聯網的卻存在不少困惑:產業鏈混亂、行業標準不一成為制約車聯網發展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也為車聯網安全埋下隱患。
以“面向未來的汽車與交通”為主題的201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近日在上海召開。在10月23日下午召開的“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會議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致辭中認為,下一步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工作重點,首先是對車聯網的定義進行重新宣傳,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車聯網包括互聯網出現了一些比較混亂的思維,對推動車聯網的發展可能會有一些障礙,對車聯網的認識還要放大。
其次是標準問題。付玉武表示,要按照時間節點和分階段的工作,抓緊推進標準的制定工作。
車聯網涉及諸多龐雜的交換標準,包括車載終端、網絡通信、操作系統、軟件應用等各個層面。不同行業間的標準模式不盡相同,各系統缺少統一的參考平臺和接口,會導致系統不兼容和資源浪費,彼此間信息不能共享。
在安全方面,如何讓車聯網更加可靠,信息數據更加隱私,將是所有與車聯網相關聯的企業的下一個制勝點。此前,全球最火的智能汽車特斯拉發現安全漏洞,黑客可以遠程控制車輛,操控開鎖、鳴笛、閃燈、開啟天窗等,引發恐慌一片,說明車聯網的安全關注度比互聯網更高。
“行業相關技術標準的滯后與不統一制約了我國車聯網產業的發展。”在付于武看來,組織和協調汽車整車企業、通信企業和電子設備企業跨行業、多學科領域間的合作,以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形式開展共性技術研究已成為當前汽車技術發展中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