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劍汽車流通行業年會 車聯網離我們有多遠
車-路”信息系統一直是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領域。而車聯網的實質就是實現“車路一體化”的信息整合和實時管理,即集成車輛與道路交通的所有相關信息(特別是車路協同、車車協調方面的實時信息),將其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實時進行科學管理及相關服務。
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車聯網”又成為未來智能城市的另一個標志。那么,車聯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11月6日,在2014年CADA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上,以 “電商車聯網重構汽車服務未來”為主題的電商車聯網分論壇舉行,中國車聯網聯盟、廣匯、京東商城、長久汽車、易車、車易拍、廣聯賽訊等經銷商集團、電商巨頭、后市場創業者等參加討論。
中國的車聯網模式
何為車聯網?深圳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董事汪劉勝介紹,在中國,車聯網就是智能汽車時代的革命。其一些應用體系由車載移動互聯網,基礎信息中心等構成。三網包括車內網,車載移動互聯網,車聯網從導航安全、娛樂、咨詢,互聯網和車內網等等這些信息,多方面的一個具體的融合,相關的產業鏈,包括上游、中游、下游。
在中國,車聯網的概念最早出現于三年前,那一年的北京車展,榮威350率先發布了全球第一臺WCDMA的3G互聯轎車,車聯網這個名詞才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因此2010年也被稱為車聯網元年。
據悉,車聯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中的重要項目,首期資金投入達百億。交通部、工信部等各部委從產業規劃、技術標準等多方面為出發點,逐漸出臺對車載信息服務的支持力度,以推進車聯網產業的全面鋪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電商車聯網分會秘書長、國機汽車副總經理方竹說,用車聯網技術推動傳統技術轉型,使賣產品變成賣服務,我們一直考慮到一個是跟市場的戰略契合,第二個要了解其文化,要戰略契合,要文化契合,所以我們就提出了一定要打造一個汽車服務平臺,如何讓造車人,賣車人,用車人,就是讓汽車遠景變的更加美好。
探索中的商業模式
然而,隨著車聯網熱潮的升溫,一些專家也理性地指出,在技術、標準以及社會資源的整合層面上,車聯網的發展仍會遭遇諸多瓶頸。由于車聯網產業鏈發展并不均衡,在中長期發展過程中將會面臨不斷的市場整合。
瀛之杰企業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總裁龐勇認為,車聯網的總體總路定位是為了提高客戶的黏性,增加客戶的滿意度、忠誠度,使其一次購買汽車以后,能夠持續到經銷商店消費。這個消費不是說強制的,實際上移動互聯網和車聯網他就是給客戶提供比較實在的服務,客戶自己自愿的,而不是強制性的。第二就是用這個感應器使客戶在旅游中出現交通事故就會報警,是我們跟保險公司跟醫院有合作,就是你發生交通事故,會馬上把車輛的情況反映給它們。第三,有了這個平臺以后,后續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使用戶在滿意的情況下不斷使用它,總的來說,我覺得車聯網這個項目,使我們車商和互聯網擁抱以后,能夠產生不斷的攀升。當然通過車聯網,我們與傳統的經銷商相比,讓客戶滿意度更高,信任度更大。
汪劉勝認為,中國車聯網的盈利模式,一個是向前收費,向前收費還是圍繞商用車的市場,這個我們有一個檢測信息,這個表現也不錯,它主要是給功能機械做一些檢測,提高運營的效率,主要是B2C,所以怎么讓這個客戶愿意支付你給他服務的錢,這個非常難。另外一個就是車聯網與政府企業、與商業中期的合作。我覺得未來最接地氣的發展就是后市場,車輛網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另外一個就是汽車始終是安全排第一的,把主動性安全做到極致,一定會給你帶最大的商機。
目前,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離真正的智能駕駛體驗還有一定距離。隨著第四代移動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機交互和智能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科技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將更加深入。未來車聯網的重點發展領域,也將由人與車的交流,轉向車與車,車與路,車與基礎設施的交流,通過車聯網技術實現真正的人、車、路和基礎設施的四維交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