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越來越智能 清楚這幾個原因就不會覺得意外
“定一個 1500 塊以內、check out 時間下午兩點鐘、有免費 WiFi、有免費早餐、可以停車并且停車費不超過十塊錢,離我這 5 公里范圍的五星級酒店。”對于這么一段復雜的命令,我目前能想到最快的實現方式是打開手機 App,按照每個要求逐條篩選才能完成。說是最快,但已經是相當復雜的操作流程了。
在前幾天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論壇上,博泰集團董事長應宜倫宣布,他們和百度聯合研發的產品已經能夠通過語音,一次性輸入所有條件來得到用戶想要的結果。并且,這套系統將會在不久后在某個自主品牌的車型上落地。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人們對于汽車智能化的要求正變得越來越高。車機屏幕要大、聯網速度要快、語音識別要準反應要快等等,最好還要有各種你想象不到的功能。對于車聯網企業來說,需要做到在滿足汽車駕駛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讓汽車更好滿足用戶更多樣化的需求。當然,這也是整個行業都在努力的方向。
應宜倫提到,車聯網在未來 10 年一定是 AI 來主導。事實上,AI 作為未來發展趨勢已經獲得了世界公認。但更大的問題在于,如何把 AI 的能力和汽車本身的使用場景、用戶需求等很好地結合起來。
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看,這件事需要主機廠、傳統供應商、互聯網公司等多個參與者。在應宜倫看來,傳統主機廠在軟件、云平臺包括對智能和互聯網的理解要弱一些。而互聯網公司,相對來說在硬件、場景、渠道以及集成能力會弱一些。因此,雙方如果想要共同完善整個車聯網的用戶體系,就需要車聯網公司整合,而博泰扮演的其實就是這個角色。
“車廠看得很清楚,通過車聯網滿足用戶體驗、道路安全、車輛安全只是基本的滿足項目,車聯網未來一定會提供比手機強十倍的體驗。到人工智能階段,5G 也好,AI 也好,汽車將成為一個超級智能終端去奪取手機的地位。今年、明年、后年有很多產品會以這樣的邏輯產生。大家現在覺得手機非常快,非常好用,進入到 AI 時代很多東西會發生很多改變。”
事實上,我們通過簡單舉例,通過博泰的幾個合作伙伴就能看出,想把 AI 和車聯網要結合到一起,需要做什么?
在國內,我們在談到 AI 的時候很難避開百度,而博泰和百度在 AI 和車聯網領域已經有了很多合作。在去年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博泰就展出了和百度合作開發的 Duer OS 車機。
博泰的車機能實現更自然的智能語音交互以及更豐富功能,背后依靠的就是百度語音以及海量數據的能力,這也是百度 AI 能力的體現。博泰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能力進行二次加工,以適應車內的使用場景和用戶習慣。這也可以看作是互聯網和車聯網合作的典型案例。
再舉個例子說,一輛車如果是智能的,那么就絕對不是孤立的個體。換句話說,智能汽車一定是能夠和各種設備、環境相連的智能終端,這也是萬物互聯思想的最直接體現。
應宜倫告訴我,博泰已經和華為在 5G、V2X、通訊、運營商云能力、IOT 等等層面進行了合作。通過和華為這樣的企業合作,「AI+車聯網」的組合才有了落地的基礎。
另外,應宜倫還列舉了例如蘇寧、聯合電子、NXP、ETCP 等等合作伙伴。這些參與者的出現,都在說明車聯網作為一個復雜體系,是一個集成式的產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單獨實現。因此,這件事實現起來難度很大,光是各種功能的實現、就需要在軟硬件、云端本地等等層面進行深度的定制開發。光是接入很多第三方服務,就需要對接口進行各種調試,更不用說更深度的車身控制等層面。系統功能越完善,研發的難度和繁瑣度一定是成正比的。對于中間的整合者來說,最困難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完成,這也是博泰將會應對的很大挑戰。
不過一旦把產品做的足夠好,那么找到主機廠進行落地的難度反而就不大了。畢竟這年頭主機廠、特別是自主品牌都在主打概念上的互聯網汽車,光是來自競品的壓力就都不小。更不用說用戶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迫使主機廠采用更好的車聯網產品。
在去年,應宜倫接受 GeekCar 采訪的時候就表示,明年博泰和百度合作的車機將出現在六款量產車里。按照這個時間節點,我們應該很快就能知道到 AI 汽車到底有怎樣的體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