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窗口 互聯網將深刻整合汽車產業鏈
中國汽車還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機會嗎?在7月30日舉辦的《2014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后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打開“機會窗口”,由信息技術為主導、新能源技術與生物技術等交叉融合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深刻改變世界汽車工業,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未來五到十年最重要的歷史機遇。
向制度要紅利
“中國目前的環境出不了特斯拉”類似這樣的判斷已經不止是一次在中國汽車界發出聲音,在本次發布會上,劉世錦、付于武等行業專家再次指出了體制機制改革對于中國汽車做大做強的重要意義。
“回顧現在的幾家自主品牌企業,當年能進入造車領域,不是走的曲線救國道路,就是有高人指點,汽車準入制度抑制了行業發展的活力,這樣的環境能出現特斯拉嗎,它連資質都拿不到”劉世錦對現有的汽車準入制度表示了無奈。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則表示,在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上,政府最好不要制定具體的技術路線,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路線連續搖擺,讓人摸不著頭腦,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方針政策,汽車行業就應當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同樣指出,只有改變當前汽車業多頭管理、重復性審批的局面,釋放新一輪的制度紅利,中國汽車方能由大而強。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規模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劉世錦認為,未來五年中國汽車市場還會經歷一段高速成長期,至2018年或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年產銷將達到五千萬輛甚至六千萬輛的規模。
互聯網救汽車?
阿里聯手上汽、北汽入駐京東,這些新鮮事在劉世錦看來,都還僅僅是互聯網技術影響汽車產業的開端,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度介入,整個汽車工業鏈條都有可能被改變,“前幾年沒人能想到電商可以做到今天這樣龐大的規模,但是它真的實現了,這還僅僅是對物流環節的改變,未來產業鏈上更多環節都會發生變革,所以說互聯網技術對汽車的影響,電商還只是一個開端”。
2014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認為,就全球汽車工業而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帶來三個層面的變化,一是汽車產品將向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轉型;二是汽車生產方式將向大規模定制化轉型,同時還可能出現分散化個性生產;三是汽車商業模式將向基于數據、平臺的網絡化服務轉型,車聯網將成為主要發展形式。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分析指出,兩三年前,車聯網技術的主要推動者是IT企業,整車廠對此并不感興趣,企業的考慮主要是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整車成本,消費者的需求也不強烈。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車聯網在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突出,現在的節油率可以達到17%,這大大增強了整車企業進軍車聯網的動力,汽車制造商這種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將深刻影響未來五到十年汽車業的發展方向 “未來,新技術將從產品、生產及商業模式等各個方面對汽車產業產生顛覆性的變革。特別是受到全球關注的車聯網,將改變汽車本身的屬性,塑造全新的汽車生態,這對謀求由大轉強的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機會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