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英特爾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啟動
5月30日,英特爾宣布成立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未來將聯合中國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同時,英特爾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相關課題的研究,為中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研發創新提供技術支撐。據悉,這是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推出的首項合作計劃。
英特爾與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簽署合作協議,推動自動駕駛在中國的聯合創新
英特爾加速創新,支持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廣泛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2017年10月,國家發改委起草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根據這一戰略愿景,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將基本形成。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要在智能汽車系統及部件、車載智能操作系統及計算平臺、5G網絡及車載通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結合智能汽車的發展需求,健全法律法規,開展條款適用性的研究。
為支持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發展,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將瞄準五大課題方向,涵蓋自動駕駛汽車、車聯網技術以及支撐自動駕駛的大規模智能基礎設施;針對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的文化、地理特點,應對自動駕駛汽車在廣泛應用和部署時需面臨的獨特挑戰等方面。具體研究方向包括:a.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b.自動駕駛的人機接口,以及新配套法律法規帶來的挑戰;c.開放數據集以及基準測試;d.基于蜂窩無線網絡的車聯網(C-V2X)、移動邊緣計算、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基礎設施研究;e.基于新型硬件器件和架構(例如英特爾3D Xpoint)的先進算法研究。
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由英特爾研究院發起建立,是英特爾大學聯合研究中心(ICRI,Inte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希望通過ICRI與全球最優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針對關鍵前沿技術領域展開持續研究。目前,針對可視計算中心、移動網絡通信中心等不同的研究領域,ICRI已在美國、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多個研究分支。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兼英特爾研究院院長Michael Mayberry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非常高興與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這樣的中國頂尖大學、研究機構展開合作。基于三方對于前瞻技術的研究與洞察,這次合作將為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奠定技術基石”。他介紹稱,“英特爾研究院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到量子計算、神經擬態計算、概率計算等前瞻技術領域都投入了相應的研發力量,未來將繼續在技術變革之路上走下去。”
產學研聯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落地
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之間的合作,是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推出的首項合作計劃。根據合作協議,各方將圍繞創新性的車聯網應用以及平行駕駛等領域展開聯合研究。
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飛躍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智能聯網汽車正在步入加速發展的新時代。聯網汽車的研究面臨著巨大的工程復雜性和社會復雜性,而開放與合作是推動自動駕駛乃至整個智能生態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在平行駕駛、平行智能系統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結合英特爾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將有助于自動駕駛在中國的落地。”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李克強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是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方向之一,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們圍繞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基礎性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此次與英特爾的合作,將有利于我們聯動全球資源,共同推動中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創新型應用研究。”
數據正在重塑世界,自動駕駛融合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將是最典型的智能應用場景之一。作為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英特爾提供了先進的算力和算法,希望能為今后整個產業發展奠定數據未來的基石,創造更貼近用戶需求的使用體驗。
“自動駕駛創新突破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這不止是一家公司、一款產品的事,而是需要廣泛的產業合作。”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英特爾與學術界加強研究合作,就是希望能夠在探索前沿科技的同時解鎖數據的價值、創造增值,并與產業伙伴共推智能應用落地,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