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網絡運營商,諾基亞走的什么怪招?
可能也已經讀了美國科技博客網站AllThingsD所披露的微軟與諾基亞的談判始末。雙方的談判始于微軟CEO鮑爾默的一句“我們能談談嗎”,而整個過程經歷了四次談判才讓微軟最終得償所愿。雙方一直僵持不下的就是諾基亞的地圖業務。
New York Times也對諾基亞為何拼命保留地圖和網絡業務做了解析,車云菌以為這跟你未來的車載系統也有點關系,特此選編了部分內容:
150年前,諾基亞(Nokia)開始為芬蘭工人生產膠靴;上世紀90年代,它成為移動電話領域的領頭羊,富于創新精神;如今,諾基亞正在再次轉變。盡管微軟收購的是諾基亞最有名的業務,但這家芬蘭公司保留了兩項主要業務:網絡和地圖。而這兩個業務似乎更能決定諾基亞的未來。
“現在看來,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組合,”Ovum公司電信行業分析師簡·道森(Jan Dawson)說,“沒有其他公司會把沉重的網絡基礎設施,與基本上屬于純數據庫和軟件的資產結合在一起,這兩者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很可能微乎其微。”
網絡業務最賺錢,搶奪手機運營商的合同
由于未能開發出一款足以與蘋果(Apple)的iPhone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基于Android的設備相匹敵的智能手機,諾基亞的移動電話業務一再縮水,但消費者可能不知道,諾基亞的其他業務并不落后,而其年收入中的大部分都來自網絡業務,其中包括銷售給電信運營商供其運行無線網絡的設備。
諾基亞的手機基礎設施業務最初是與西門子(Siemens)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現在所創造的收入占諾基亞年收入(184億美元)的85%。今年早些時候,諾基亞還斥資22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西門子通信(Nokia Siemens Networks)另外50%的股份。
這家公司預計會與瑞典愛立信(Ericsson),以及中國的華為和中興通訊,爭奪世界最大手機運營商的合同。中國移動和英國沃達豐(Vodafone)都在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將各自的移動數據通信網絡升級成所謂的第四代技術(4G)。
等到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到來,運營商升級設備的時候,如今已是一家較小公司的諾基亞可能會處境艱難。
但它也可能會在美國和歐洲取得一些成功,因為在那里,政府對華為和中興心存安全擔憂,擔心它們從事中國政府支持的間諜活動。但移動產業分析公司Alekstra的獨立分析師泰羅·庫伊蒂寧(Tero Kuittinen)表示,諾基亞必須大力投資,才能挑戰愛立信。
“作為一家小型網絡基礎設施公司,這門生意的難度非常大,”庫伊蒂寧說,“愛立信在這個領域稱得上是巨人。”
全球地理信息數據庫成“香饃饃”
再來看看微軟所垂涎的地圖業務。諾基亞的地圖技術則有一個寶貴的全球地理信息數據庫。諾基亞可以將這個名為Here的數據庫授權給其他希望打造地圖周邊產品和服務的公司使用。
諾基亞地圖業務Here,可以為許多車型儀表上的導航系統提供GPS服務。諾基亞首席財務官伊哈莫蒂拉說,該部門每年會產生約13億美元收入,計劃把GPS和娛樂服務賣給那些不想從頭做起的公司。
諾基亞地圖可能對設備制造商還有一定吸引力,因為諾基亞不會與其競爭。(微軟表示,在未來大約10年的時間里,其智能手機將繼續使用諾基亞品牌。)
但由于諾基亞不再有配套的設備業務,其地圖的價值或許會降低。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數字地圖變得更復雜、更精密,因為人們會從隨身攜帶的手機上,而不是在電腦上查找地點和路線。地圖制造商會從人們的智能手機上收集信息,讓地圖更準確,更有用,它們也的確是這么做的。
諾基亞地圖服務的競爭對手谷歌(Google)把使用谷歌地圖軟件的數百萬部智能手機當做數據探測儀,用以提升其數據庫的完備性。
同時,諾基亞也保留了研發部門和專利資產,計劃開發可以授權給其他公司的新產品,或向其他公司出售技術。
然而,鑒于有這么多移動設備依賴谷歌的Android系統,有這么多的智能手機依賴三星的部件和技術,這家芬蘭巨頭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拿出真正能吸引人的東西。
